Example | xHTML1.0

首頁 | 專題首頁 | 要聞播報 | 世博動態 | 臺灣與世博 | 世博時評 | 中國國家館 | 省市區聯合館 | 香港館 | 澳門館

臺灣館 | 國際參展 | 企業參展 | 最佳城市實踐區 | 志願者 | 展館風采 | 世博視頻 | 世博酷圖 | 留言 | English

  中國2010年上海世博會 -- 世博動態

吳建民詳述世博觀感:所有展館都突出與中國關係

時間:2010-08-10 15:14   來源:瞭望

  在2002年12月3日的投票之前,我們還要進行最後一次陳述。一些領導同志要用英文講演,講演的前一天晚上大家都有一點緊張。我跟他們講法國有一種飲料,是椴樹的花和葉釀成的,有安眠的作用。我送給他們每人一包,但我自己沒喝。

  晚上我和夫人去散步,回到飯店睡得很好,儘管我要主持最後一次陳述,但是我心裏覺得我們一定會取勝。

  《瞭望》:世博夢是奧運夢之後中國人實現的又一個夢想。這兩個夢表述不同,實質相同,都是百年中國人的強國夢。上海世博會這次東西方文明的際會,對於中國與世界分別意味著什麼?

  吳建民:中國先後舉辦奧運會、世博會,不是偶然的,這些事件的發生反映了歷史的大潮流。

  我們申辦世博會成功後,法國記者劈頭就説:好事都讓你們中國佔了!我當時回答:你怎麼只看2008年、2010年,你怎麼不回頭看看過去100多年,過去100年中國什麼都沒有,你們説過什麼公道話?現在是還中國以公道。

  中國人是在追尋強國夢,世博會舉辦反映了世界的潮流,一批發展中國家崛起是當今世界的一個趨勢,我相信這一趨勢會對人類的21世紀産生積極影響。

  回首中國人走過的發展歷程,是我們的封閉導致了落後,而落後就要挨打。中國30年的開放把世界帶到中國,中國人有機會更多地了解世界,歷史證明這對中國的發展帶來了大促進!中國還要開放下去,這次世博會一定會促進中國的開放。

  世博會過時了嗎

  《瞭望》:2003年12月,你當選為國際展覽局主席,這是第一位中國人,也是第一位來自發展中國家的人士擔任這一職務。你在任上做了哪些工作?

  吳建民:當中國政府決定推薦我當候選人時,其他的候選人退出了。這樣我作為唯一的候選人當選了國際展覽局主席。這其實是世界對中國的認同,人家對於中國人當選國際展覽局主席是寄予期望的。

  我來自發展中國家,我擔任主席之後,第一個工作就是要把世博會推向非洲、推向伊斯蘭世界。我在2005年愛知世博會開幕式上講了這個觀點,受到了大家的歡迎。後來確實有伊斯蘭國家與非洲國家來申辦,儘管最後沒有成功,但是得票數是很多的。

  第二個工作就是弘揚世博會的核心價值觀:展示、交流、和平、合作、創新、教育。這些價值會過時嗎?不會。所以世博會會越來越受歡迎。

  《瞭望》:展示、交流、創新確實不會過時,但是世博會的形式是否面臨著挑戰?世界文明的交往在加強,世界日益成為一個地球村。有人説去日本館排隊4個小時,同樣的時間還不如坐飛機到東京。世博會本身是不是面臨著一些挑戰?

  吳建民:這個挑戰並不會導致世博會的滅亡。為什麼?因為世界上沒有任何東西能夠取代人和人之間面對面的交流,世博會就提供了這樣一個機會。現在還沒有其他的形式。世博會提供了上百個國家共同面對面交流的機會。

  《瞭望》:2009年11月12日,你在上海世博會國際論壇上表示:世博會對國民素養的提高,會有很大的幫助。現在世博會已經開幕,你對國民素養有何評價?

  吳建民:我這次擔任國際評委期間,看到世博園內的遊客每天都在40萬人以上,但人們的參觀井然有序。上海世博局的領導告訴我,世博園內外人們的行為有差別,世博園內的行為比較好。這樣看來,世博作為契機可以推動上海市民素質的提高。

  我認為一個國家國民素質的提高要經過好幾代人的努力,是一個漸變的過程。世博會就是一個好機會。為什麼在世博園中人們表現更好?因為中國老百姓意識到全球聚焦於世博會,不能給國家抹黑,這個意識是好的。

  世博園區的管理也比較到位。國際展覽局的主席藍峰跟我講世博園中的廁所比歐洲的公共廁所還要乾淨。

  現在媒體上對中國公民素質的議論是件好事,中國經歷過一段以“大老粗”為榮的時代,那是對文明的反動,今天的事實表明那個時代已經過去了。

  “世博會是戰略的,管五十年”

  《瞭望》:上海老市長汪道涵曾説:“廣交會管一年,是戰術的;世博會是戰略的,管五十年”,你曾表示:“歷史會證明汪老是很有遠見的。”在上海,這個東西方文明的十字路口舉辦世博會,對於這座曾經位於遠東的最大都市意味著什麼?

  吳建民:上海是中國最早開放的城市之一,曾經是遠東地區的第一大都市,後來隨著歷史的變遷,上海在某些方面落後了,這次世博會將會給上海帶來很多前所未有的機遇。

  第一,它大大提高了上海的知名度,世界上知道上海的人很多,但是世博會讓全世界聚焦于上海,提高知名度對城市的發展有巨大的好處。

  第二,這屆世博會是第一次以城市為主題的世博會,上海可以説是中國最大的城市,而且是東西方文化交匯、積澱比較深的城市,世博會把世界帶來中國,給上海市民提供了得天獨厚觀看世界的機遇。我想上海一定會從世博會中汲取營養來發展自己,它會給上海今後的發展提供助力。

  第三,它對上海今後的發展有很大的影響。以前上海的交通擁擠程度不在北京之下,但是由於世博會的舉辦,現在上海有了400多公里的地鐵,這個網建立起來之後方便了市民的出行。

  第四,當今世界正處在“三大革命”的前夜,即新能源革命、新産業革命、新的生活方式革命的前夜。世界上很多新理念都拿到世博會上來,追溯以往的歷史,每屆世博會之後都會出現創新熱潮。我希望上海能利用機遇,使得上海的各個方面,不管是文學的、藝術的、科技的、金融的,都出現一次創新的浪潮。

  《瞭望》:1947年你在南京被法國大使館的狼狗咬傷;新中國成立後,有一段時間中法還未建交,你申請到法國的簽證被拒簽了。1998年,你作為中國駐法國大使遞交國書。2010年,你以國際展覽局名譽主席的身份步入上海世博會園區。你如何理解這段人生故事?

  吳建民:1947年還是解放前,小時候被狼狗咬,心中是一種不平的感覺。國家弱,所以挨欺負。我參加外交工作後,慢慢見證了國家逐漸強盛的過程。我的經歷説明個人命運和國家命運是密切相關的,國家慢慢好起來,個人的情況才會最終改善。我認同個人與國家命運緊密相連的提法,這也是我幾十年來外交工作的切身感受。□(實習生董雪對本文亦有貢獻)

 

編輯:楊永青
台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