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ample | xHTML1.0

首頁 | 專題首頁 | 要聞播報 | 世博動態 | 臺灣與世博 | 世博時評 | 中國國家館 | 省市區聯合館 | 香港館 | 澳門館

臺灣館 | 國際參展 | 企業參展 | 最佳城市實踐區 | 志願者 | 展館風采 | 世博視頻 | 世博酷圖 | 留言 | English

  中國2010年上海世博會 -- 世博動態

世博會體驗竹藤風情:深綠元素為何這樣“紅”

時間:2010-06-28 10:46   來源:新華網

5月1日,參觀者在西班牙館外排隊等候入場。 新華社記者 王迎 攝

  遊客在印度尼西亞館內用竹子裝飾的展覽通道中參觀(5月3日攝)。 新華社記者 王迎 攝

  新華網上海6月27日電(記者 何欣榮 葉鋒)在一般人的印象裏,世博會是前沿科技的盛會,也是傳統文化的展臺。漫步于上海世博園,觀眾經常可以發現前沿科技與傳統文化的交織演繹——竹藤元素的運用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西班牙館、印度館、印度尼西亞館、挪威館、越南館和秘魯館……”國際竹藤組織(INBAR)總幹事古珍博士對世博會上的竹藤建築如數家珍。而這些建築在復古中求創新的風格也令她欣喜不已。“以西班牙館的‘藤條籃子’造型為例,該館對於藤的應用令人嘆為觀止。場館外表覆蓋的8500多塊在山東手工編織的藤板,在我眼中就像弗拉門戈舞者的裙子”。

  如果説西班牙館的風情過於絢爛,那“德中同行之家”的簡潔造型,可以讓人沉下心來思考竹藤元素在上海世博會上大放異彩的原因。“德中同行之家”的骨架來自於中國雲南的8米長巨龍竹竿,建築外表還覆蓋著透明薄膜,在夜晚如同點亮的燈籠。

編輯:徐維彬
台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