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ample | xHTML1.0

首頁 | 專題首頁 | 要聞播報 | 世博動態 | 臺灣與世博 | 世博時評 | 中國國家館 | 省市區聯合館 | 香港館 | 澳門館

臺灣館 | 國際參展 | 企業參展 | 最佳城市實踐區 | 志願者 | 展館風采 | 世博視頻 | 世博酷圖 | 留言 | English

  中國2010年上海世博會 -- 世博動態

看上海:世博樂章正開演 結構調整寫宏篇

時間:2010-06-23 13:25   來源:新華網

  新華網上海6月22日電(記者姜微 徐壽松 葉鋒)這裡是眼下世界上客流最為雲集之地,這裡是名副其實的全球焦點,這裡也是中國經濟領域正在掀起的“一場深刻變革”的前沿高地。

  黃浦江畔,世博盛會的華美樂章在精彩演繹,萬方爭睹,觀者已逾一千七百萬;發展方式轉變的巨制已宏大開篇,乘世博長風,堅定不移調結構,腳踏實地促發展。連臺好戲,激蕩著上海的城市脈搏,將在這座東方之都的發展征程中烙下深深的印記。

  2月,上海物聯網中心掛牌,打造“國內最具競爭力、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物聯網研發中心、工程中心、應用中心和核心技術産業化集聚地”;3月,虹橋機場第二跑道投用,上海由此成為國內首個擁有兩個機場、五條跑道的城市;4月,亞洲首座大型海上風電場新調試的6颱風機並網發電;5月,舉世矚目的世博盛會大幕開啟,有序運營;6月,“世博後”戰略發展規劃已在精心醞釀……

  一手抓辦博、一手抓發展,必須“兩手抓”,“兩手”都要硬。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上海市委書記俞正聲要求上海全體幹部,以科學發展促轉型,在發展中調整,用調整促發展,把上海經濟社會發展推向新的高度。

  在率先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上取得實質性的新突破、新進展,這是黨中央賦予上海的光榮使命,也是上海未來發展的出路所在。如今,世博會正在成為推進上海發展轉型的契機:現代服務業的新産業集群在崛起,高新技術産業發展在加快,新的戰略發展空間在拓展。

  “增”“調”之間顯亮點

  “增量不再做二産!生産性勞動密集型企業投資再大也不要。”上海市閘北區委書記方惠萍説,“我們的定位就是現代服務業,轉型就是往這個方向轉。”

  閘北是上海老工業區。如今,這個區全面推進現代服務業綜合改革,如火如荼。6月初,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批復,同意上海市籌建“中國上海人力資源服務産業園區”。這個全國首個人力資源産業園,就坐落在閘北。今年以來,全球著名人力資源企業任仕達、全球三大零售商之一的樂購等一批重量級企業紛紛入駐閘北。

  調出一片新天地!閘北的華麗“轉身”是上海轉變發展方式的新縮影。一系列數據顯示,2010年上海經濟沿著“調結構”和“保增長”的軌道穩步回升。而在增長背後,“調結構”效應初顯。

  一季度,上海市經濟總量同比增長15%,三産穩步增長,比重接近59%。服務經濟讓人眼前一亮,其中,重點生産性服務業企業營收增幅達73.6%,利潤增長33.4%。嗅覺靈敏的外資更能觸摸到三産的“喜人漲勢”:4月,上海第三産業吸收合同外資金額13.01億美元,增長25.9%,比重高出第二産業近87個百分點。經濟結構轉型期恰是服務經濟快速發展期。

  而引進外資的投向也直觀地反映了産業結構之變。一季度,上海新認定跨國公司地區總部就有10家、外資投資性公司和研發中心各4家。在信心和前景的驅動下,上海“總部經濟”蒸蒸日上。如今,在滬跨國公司地區總部累計已達270家,外資投資性公司也有195家,外資研發中心則達308家。

  宏觀財政收入和微觀企業利潤則從另一方面印證了結構調整之效。今年前4個月,上海地方財政收入超千億元,同比增長27.4%;一季度全市工業企業實現利潤475.4億元,同比增長1.7倍。

  兩台戲,雙豐收。上海市發改委副主任、發展改革研究院院長肖林説,上半年,上海既確保了世博會的成功開幕並步入常態運作,又在保持經濟持續快速回升中調結構、促轉型。

  “調結構”由“破題”走向“縱深”

  胡錦濤總書記年初考察上海時強調,要把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作為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重要目標和戰略舉措,“進一步推進産業結構優化升級,進一步增強自主創新能力,進一步推進節能減排和環境保護,進一步深化改革開放,在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上取得突破性進展”。

  遵照總書記的指示,上海各區縣正加快落實,不斷“破題”。日前,上海東方財富資訊技術有限公司等7家在文化資訊領域頗具知名度的企業,與上海西北郊的嘉定區馬陸鎮簽約。過去,這個鎮遍佈小五金、化工塗料等低效高耗企業。通過艱難的“成片淘汰”,嘉定騰出土地進行重新規劃設計,建設 “上海文化資訊産業園”,不僅幾無污染,産值也躍升了近3倍。

  去年8月以來,上海在高新技術産業化9大領域使出大手筆,迄今,100億元高新技術産業化引導基金已投放70億元,帶動效應“一觸即發”。上海市經濟和資訊化委員會副主任周敏浩表示,今年上海高新技術産業增速將快於全市工業增速。

  更優、更新的同時,經濟結構怎樣更綠?節能減排形勢嚴峻,一直讓上海的神經為之繃緊。世博交通、旅遊、場館運營等方面帶來用能增量,加之重化工行業用能快速增長勢頭一時難遏制,今年完成單位GDP能耗下降3.6%的目標,難度不小。為此,上海出臺硬性規定,將工業用能凈增量控制在400萬噸標煤以內,特別要求交通運輸、石油加工等五大行業的用能大戶用能增量不得超過5%。

  越是轉型升級時期,政府的自身改革創新就越要先行。轉型需要改革來保證,沒有改革是“轉不過去的”。肖林説,今年以來,上海將改革推向深入,行政考核著力淡化規模總量指標,強化結構、民生、節能環保等指標。行政審批上,繼去年大刀闊斧地削減、清理後,實施“流程再造”,實現流程標準化、效能化、網路化。

  “世博後”戰略發展未雨綢繆

  2000年德國漢諾威世博會總規劃師阿爾伯特施佩爾説,上海世博會不管是規劃設計,還是展示內容,都是“可持續發展”理念量化和形象化的展現。

  如何最大限度把舉辦世博會帶來的無形資源,轉化為促進上海發展方式轉變的強大動力、推動上海經濟社會發展的現實優勢,是當前上海全市上下考慮的頭等大事。

  “我們遇到了好機會、好時代,作為城市的管理者、領導者,我們不會錯失這樣的機會。” 對於世博會,上海市委副書記、市長韓正如是説。  未雨綢繆,上海已在謀劃“世博後”的大文章。上海市委常委、浦東新區區委書記徐麟趕赴IBM、GE中國等企業調研,不斷拋出“橄欖枝”。要知道,GE在上海世博會的美國館和城市未來館展示的新能源、飛機發動機、醫療技術,無一不是浦東未來要重點發展的戰略性新興産業。

  寶山區委書記呂民元説,寶山在“世博後”的發展路子已明確,“就是要學習借鑒世界城市管理的先進經驗,結合寶山實際,加快産業結構調整,促進現代化濱江新區發展。”

  世博會歷史上,舉辦地借力世博推進經濟轉型的案例比比皆是。上海市政府決策顧問王洪衛教授説,1970年大阪世博會,對日本的經濟結構調整和大阪經濟圈融合産生了很大促進作用;1992年塞維利亞世博會,使西班牙的服務業産值比重從1990年的57%增長到1993年的63%。鑒往知來,上海的轉型完全可能因世博而如虎添翼。

  怎樣利用世博加快服務經濟的發展,怎樣將世博帶來的科技成果引進來轉化為産業優勢,怎樣借世博之機推進文化産業壯大、為“四個中心”建設提供軟實力支撐,怎樣借鑒他國經驗完善城市和政府管理,為經濟轉型創新體制……上海市發改委副主任肖林説,市裏已要求對“十二五”期間世博園區功能定位、“世博後”場館及設施的利用等深入調研、提出建議。

  有遠慮者成大業。“世博後”發展戰略藍圖已在上海漸漸拉開。2010看上海,擁抱夢想,走向未來!

編輯:楊永青
台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