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ample | xHTML1.0

首頁 | 專題首頁 | 要聞播報 | 世博動態 | 臺灣與世博 | 世博時評 | 中國國家館 | 省市區聯合館 | 香港館 | 澳門館

臺灣館 | 國際參展 | 企業參展 | 最佳城市實踐區 | 志願者 | 展館風采 | 世博視頻 | 世博酷圖 | 留言 | English

  中國2010年上海世博會 -- 世博動態

英國女學者在世博會無錫主題論壇談“低碳足跡”

時間:2010-06-21 13:42   來源:中新社

 

  英國曼徹斯特大學可持續化學工程教授阿迪薩阿扎帕吉克在世博會無錫主題論壇“科技創新與引領城市發展”分論壇的演講中侃侃而談:為了讓城市生活更美好,必須重視“低碳足跡”!

  阿迪薩阿扎帕吉克任職于化學工程與科學學院和可持續消費研究所,她研究領域包括可持續技術、可持續消費和生産、可持續城市、可持續能源,目前領導著一個由27名博士後研究員和博士生組成的可持續工業系統團隊,尤其是對“低碳足跡”研究有很深的造詣,發表相關領域的多篇主題論文,有3本書已被翻譯成中文。

  從氣候變化到能源消耗,從交通發展到食物飲用,阿迪薩阿扎帕吉克的焦點話題是城市中人類活動的可持續性,採用了“從搖籃到墳墓”的生命週期方法,詮釋了碳足跡已滲透到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

  ——我們所面臨的挑戰之一就是氣候變化,根據最近的一份調查顯示,如果我們不改變當前的生活方式,21世紀末地球溫度會增加6攝氏度;

  ——我們生産、消費和排放了很多溫室氣體,包括二氧化碳、甲烷等等,世界平均值是每人每年8.2噸碳,一個地球竟然消耗了三個地球的能量;

  ——以每生産一瓦電相當於多少克的二氧化碳單位而言,熱電的碳足跡非常高,在800以上;

  ——以不同交通方式如飛機、火車、公共汽車和小汽車的碳單量,如果可能大家要儘量減少短途的飛行,因為這樣碳單量排放高,非常不環保;

  ——我們可以來看一下在不同國家生産水稻的碳足跡,有數據來進行一個比較,每生産一公斤的水稻産生了多少碳足跡呢?印度只有0.58是最低,日本是0.66,在義大利和美國碳足跡是很高的,如果説農業生産系統方法不一樣,碳足跡也不一樣;

  ——再看一些食物,不同的食物碳足跡不同,蔬菜的碳足跡比較低,比如馬鈴薯,胡蘿蔔非常低,每千克只有0.21和0.35,而大豆是1.1,魚類是2.6,雞鴨是4.1,蝦和火雞5.1,牛羊肉則高達14.3,懸殊很大;

  ——包裝食品的碳足跡表現為,紙盒的包裝碳足跡較低,塑膠瓶碳足跡程度適中,而玻璃瓶的碳足跡就高得多,因為他的生産工藝能耗非常高……

  阿迪薩阿扎帕吉克稱,在英國已有食物的碳足跡標簽,在亞洲的日本現在已經有了,韓國也有少數應用,在歐洲國家很快也會推出,目的是為了給消費者提供食品碳足跡的概念。

  上海世博會第三場主題論壇6月20日至21日在江蘇省無錫市舉行,多位中外科學家圍繞“科技創新與城市未來”的主題暢所欲言。(完)

 

編輯:楊永青
台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