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ample | xHTML1.0

首頁 | 專題首頁 | 要聞播報 | 世博動態 | 臺灣與世博 | 世博時評 | 中國國家館 | 省市區聯合館 | 香港館 | 澳門館

臺灣館 | 國際參展 | 企業參展 | 最佳城市實踐區 | 志願者 | 展館風采 | 世博視頻 | 世博酷圖 | 留言 | English

  中國2010年上海世博會 -- 世博動態

“後花園”搭世博會快車 中外友人獨愛西溪龍舟盛會

時間:2010-06-17 15:09   來源:中新網

  中新網杭州6月16日電(沈蘭 余哲)鼓聲三下紅旗開,兩龍躍出浮水來,棹影斡波飛萬劍,鼓聲劈浪鳴千雷。”這是唐代詩人張建封《競渡歌》中描寫賽龍舟的場面。今天,西溪國家濕地公園裏熱鬧非常,數以萬計的中外友人至此為杭州西溪國際龍舟文化節喝彩。

  本屆的西溪國際龍舟文化節與上海世博會同時舉辦,內容更豐富。在注重比賽,充分挖掘龍舟文化,除傳統項目劃龍舟的同時,還展示漁網編織、百丈竹刻等非物質文化遺産,讓遊客從視覺、聽覺、味覺、嗅覺上體驗龍舟文化。

  文化交流無國界 老外亦愛賽龍舟

  獨特的表演方式、完整的祭拜儀式、精美華麗的外觀……今天是中國傳統端午節,在西溪濕地演武場大院內進行一系列的民俗表演,西溪附近的大小龍船和老百姓 ,自發匯集到西溪的深潭口村,進行劃龍船比賽。

  記者了解到,本次比賽採取逐一計時的方式,11艘龍舟依次出發。幾分鐘的賽程,船上的隊員高喊口號,高潮不斷,岸邊觀眾的熱情也被迅速“點燃”。加油聲、歡呼聲此起彼伏,不管是中國人,或是外國人都沉醉於此,文化交流沒有國界。

  “中國的傳統文化需要傳承,所以我今天帶孩子過來,讓他體驗體驗。”杭州市民陳先生帶著小孫子來看龍舟,他認為,像慶祝端午節中國傳統文化節日精華需要代代傳承。

  剛來中國三周的荷蘭人漢娜在比賽場邊佔據了一個絕好的觀賽位置,她告訴記者,她非常喜歡中國文化。“我喜歡吃粽子,特別是大肉粽。”看起來,炎炎烈日和擁擠的人群並沒有影響漢娜的好心情,“我是第一次看龍舟賽,正巧趕上傳統節日端午節,又正好這裡有龍舟盛會,所以過來看看,比賽很有意思。”

  記者在採訪中發現,在今天的西溪國家濕地公園,像漢娜這樣的外國遊客還有很多。他們都對“龍舟盛會慶端午”表現出濃厚的興趣。

  保羅來自加拿大,是上海睿迪龍舟隊的隊員。他告訴記者,這是他第一次參加龍舟賽。“我很喜歡劃龍舟,這能鍛鍊我們的團隊協作能力,明年我一定會再參加一次。”

  “後花園”搭上世博會快車 奏響世博旅遊集結號

  除了看龍舟勝會,遊客們還可以在蔣相公祠觀看西溪傳統越劇表演;在河渚塔廣場看西溪傳統武術表演;在河渚街各店舖看西溪傳統手工藝展示,最具民俗特色的包龍粽、編花籃、繡龍舟、做香袋等,均可以參與其中。

  “這和參觀世博園完全不同,在世博園裏,我看到了杭州西湖區的彩車,那是另一種形式的美麗。”奧地利遊客安昨天剛從上海來到杭州。在安的眼裏,是上海世博會結緣讓她認識了杭州,有幸能一飽杭州西溪龍舟盛會。

  “船尾的艄公一蹲一起,龍舟頭上浮與下沉壓出漂亮的水花,好像在水中的舞蹈。” 下午舉行的龍舟勝會讓岸上觀看的安心花怒放。

  據統計,上海世博會初步吸引7000萬遊客,已拉動整個長三角的旅遊經濟,被視為世博會“後花園”的浙江杭州也早已先聲奪人吹響了世博旅遊的集結號。本屆西溪國際龍舟邀請賽吸引了來自美國、韓國、日本等多個外資企業、涉外民間團體共45支隊伍參加了本次比賽。

  “為讓遊客加深對杭州的印象,我們策劃了西溪國際龍舟賽,舉辦了‘百年經典杭州’圖片展,做了許多鋪墊工作。”杭州市旅遊委員會副主任接受記者採訪時曾表示,策劃西溪國際龍舟賽等是為了加快與上海世博會的對接速度。

  記者了解到,為了接軌上海世博會,杭州相關職能部門秉承“是民族的,越是國際的”理念,利用上海外國機構、外國商會資源,組織上海外資企業組隊在西溪濕地舉辦本地傳統龍舟賽事。不僅突出了杭州的文化特色和資源,也對上海外資企業産生了獨特而強大的吸引力,在世博會期間成功擴大杭州城市和旅遊品牌的影響力。(完)

編輯:楊永青
台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