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ample | xHTML1.0

首頁 | 專題首頁 | 要聞播報 | 世博動態 | 臺灣與世博 | 世博時評 | 中國國家館 | 省市區聯合館 | 香港館 | 澳門館

臺灣館 | 國際參展 | 企業參展 | 最佳城市實踐區 | 志願者 | 展館風采 | 世博視頻 | 世博酷圖 | 留言 | English

  中國2010年上海世博會 -- 世博動態

世博園漸入“端午時間”

時間:2010-06-13 10:12   來源:新華網

  新華網上海6月12日電  新華社記者

  漫步世博園,看端午民俗表演,品特色口味粽子,蓋端午印章……隨著端午節的日漸臨近,世博園漸入“端午時間”。

  “中國傳統的文化,五千年來風雨下;多少習俗傳後世,韆鞦讚頌大中華;澳門盛事在初夏,爭分奪秒聽浪花;龍舟競逐賀端陽,比賽已成國際化;粽子飄香品種多,每種味道都不差……”6月11日下午3點半,上海世博園城市最佳實踐區的城市廣場舞臺上,傳出一陣清脆的女聲快板。

  仔細一瞧,原來是澳門館主辦的“玉兔迎端陽”文化演出,數百名觀眾正看得如癡如醉:只聽得民樂團奏出《金蛇狂舞》的歡快樂曲,令人心神激蕩、雀躍不已;忽見一隊妙齡女子,身穿紅襖、敲著腰鼓魚貫而出;咚咚的鼓點聲中,又見四位身著“醉龍”小褂的漢子,一手執龍頭,一手執酒罈,看似步履蹣跚,實則底盤穩健;謝幕曲《將軍令》響起時,已是龍騰獅躍、扇子飛舞的一片歡騰。

  這樣一支百人左右的演出隊伍,所有人都是業餘愛好者。“我們過來演出,都是憑著對中華文化的一腔熱情。”民樂團指揮、澳門長虹音樂會會長杜存忠告訴記者,樂團為參加端午演出,已經準備了將近一個月,合練都是大家抽業餘時間進行,每週不少於兩次。在澳門,過端午向來要賽龍舟、吃粽子,當然也少不了各種民俗文化表演。

  精彩的端午民俗表演,對遊客來説既是享受也是潛移默化的文化影響,對小觀眾來説尤其如是。記者身邊的一對父女,父親不停地給六歲的女兒上“樂器普及課”:“這個細長的是胡琴”;“這個圓圓的是月琴”;“咣咣響的是釟”……樂曲響起,父親又變成了“報幕員”:“這個是《得勝令》”;“現在是《步步高》”;“廣東音樂《賽龍奪錦》”……小女孩看得入了神。

編輯:楊永青
台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