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ample | xHTML1.0

首頁 | 專題首頁 | 要聞播報 | 世博動態 | 臺灣與世博 | 世博時評 | 中國國家館 | 省市區聯合館 | 香港館 | 澳門館

臺灣館 | 國際參展 | 企業參展 | 最佳城市實踐區 | 志願者 | 展館風采 | 世博視頻 | 世博酷圖 | 留言 | English

  中國2010年上海世博會 -- 世博動態

盤點歷屆世博最牛的十大産物

時間:2010-05-13 11:00   來源:中國網

  世博會有句著名的口號叫做“一切始於世博會”。歷屆世博會都是建築的盛宴,是世界建築師的大比武,對世界建築的推進有劃時代的意義。其中有十件建築或産物太牛了。

  水晶宮

  1851年倫敦世博會留給後人的第一印象,無疑是橫空出世的水晶宮。這座“玻璃房子 ” 原本為了容納五大洲14000家廠商送展的10 萬多件“珍寶”,沒料到自身卻成了頭號的“展品” 和最大的“珍寶”。儘管水晶宮早已經不復存在,但全世界的教科書都將它尊為現代建築的開山之作。這個由園藝師帕克斯頓設計的展館長606米,寬150米,高20米,中間穹隆頂甬道高35米巨大的鋼鐵框架被30萬塊玻璃覆蓋,顯得壯麗輝煌,被讚譽為“水晶宮”,是世博歷史上不得不提的建築經典。

  這樣的玻璃鋼結構穹隆頂的形式後來被廣泛應用在火車站、展覽館等。

  中央圓頂大廳羅托納達

  1873年維也納世博會上的建築亮點是由斯各特羅素設計的工業宮中央圓頂大廳羅托納達。這座頂高83米,直徑約110米的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圓頂大廳建築,圓形大廳的結構也是用金屬製作,建設週期僅18個月,時間之短在當時令人難以置信。被稱為世界第八大奇。這個巨大的園頂建築物引起了轟動效應,也傾倒了觀眾。世博會期間共有206270位參觀者踏著臺階登到圓頂皇冠處,飽覽維也納城市的迷人景色併為壯觀的建築而榮耀。

  比圓頂大廳還讓世界驚艷的是參加維也納世博會的奧地利皇后:茜茜公主。

  埃菲爾鐵塔

  埃菲爾鐵塔是世博會的成果!

  法國政府在籌備1889年巴黎世博會時,舉辦了紀念建築的設計競賽,徵集了100多個方案,最終土木工程師古斯塔夫埃菲爾設計的300米高露空格結構鐵塔中選。在那屆世博會上,有200萬人登上鐵塔,一覽世博會全景和巴黎風光。埃菲爾鐵塔至今都是巴黎著名的地標建築。

  菲力斯摩天輪

  1893年美國芝加哥世博會上,大道樂園中心位置的菲利斯大轉盤是世界上第一座現代摩天輪。在那屆世博會上,菲利斯大轉盤共承載160多萬參觀者,乘客們一次又一次登上摩天輪觀賞風景,成為那屆世博會的象徵。

  這是世界摩天輪的鼻祖

  原子塔

  1958年比利時布魯塞爾世博會的標誌性建築——原子模型塔,是在當時破壞性核武器的陰影下,人類嚮往世界和平的象徵,它曾被譽為“地球上最令人感到震驚的建築”,入選改變了世界的20世紀建築之一。如今原子塔也成為比利時國家形象的標誌。

  太空針

  西雅圖不可或缺的文化標誌——太空針,是為1962年在美國西雅圖舉行的世博會而設計的,佔地74英畝,高85米,站在上面可以360度俯瞰西雅圖全景。太空針奇特的造型就像是一個飛碟立在細細長長的金屬上面,整體設計非常前衛,這正符合當時博覽會迎向未來太空的主題。太空針塔已是西雅圖的旅遊勝地,人們常説到西雅圖沒有登過太空針塔,就像到巴黎沒有去過埃菲爾鐵塔。

  太陽塔

  1970年大阪世博會上,最受關注的作品莫過於日本現代藝術大師岡本太郎設計的太陽塔。太陽塔,不僅是世博會輝煌歷史上的一個“圖騰”標誌,而且已經成為日本一個時代的符號。日本1964年舉辦東京奧運會,1970年舉辦大阪世博會,是推動當時經濟發展的兩大重要事件。

  阿拉米羅大橋

  沒有1992年世博會,就不會有現在的西班牙第三大城市塞維利亞,更不會有被譽為世界十大頂級豪華藝術建築之一的阿拉米羅大橋。阿拉米羅橋是世界最著名的無背索斜拉橋,結構獨特,沒有一個橋墩,全長200米的橋身全由一個142米高、傾斜約58度的斜拉梁所承載,這個梁用13對鋼鏈拉住橋身。整座大橋猶如一把豎琴,典雅美觀,散發著高雅的神韻。

  自由女神像

  在1876年費城世博會上,參觀者們看到了一件特殊的展品:一隻高42英尺的自由女神像的手臂。這是法國人民為祝賀美國獨立100週年而贈送的大禮,由於經費等原因未如期完成。但人們可以花25美分登上火炬頂盤眺望,“自由女神”總算“部分”地趕上了參加美國百年獨立紀念。

  東方之冠

  2010年上海世博會的中國館建築外觀以“東方之冠,鼎盛中華,天下糧倉,富庶百姓”的構思主題,表達中國文化的精神與氣質,設計中凝煉了眾多的中國元素。作為世博會主辦國建造的最重要展館之一,中國館以“城市發展中的中華智慧”為核心展示內容,承載著中華民族對科技發展和社會進步的期盼。

編輯:楊永青
台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