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ample | xHTML1.0

首頁 | 專題首頁 | 要聞播報 | 世博動態 | 臺灣與世博 | 世博時評 | 中國國家館 | 省市區聯合館 | 香港館 | 澳門館

臺灣館 | 國際參展 | 企業參展 | 最佳城市實踐區 | 志願者 | 展館風采 | 世博視頻 | 世博酷圖 | 留言 | English

  中國2010年上海世博會 -- 世博動態

愛知世博給蒼鷹“騰地” 展館不用一點水泥

時間:2010-03-03 16:33   來源:東方早報

  日本與世博

  大阪世博會

  讓世界看到日本

  1970年,大阪——這座中世紀曾是日本最大的城市舉辦了世博會,從而成為亞洲第一個舉辦世博會的城市。這屆世博會主題為“人類的進步與和諧”,日本現代藝術大師岡本太郎設計的太陽塔和美國館中由阿波羅登月帶回的月亮石成為最受關注的亮點。

  大阪世博會取得了極大的成功,共吸引了6421.8770萬遊客,半數以上的日本人前去參觀。

  沖繩世博會

  颳起海洋風

  1975年日本沖繩海洋世博會是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屆專業類世博會。

  這屆世博會主題為“海洋——充滿希望的未來”,展示了各種開發海洋資源的技術與産品。當時處於第一次石油危機帶來的經濟蕭條期,但仍有350萬人參觀了此次博覽會。

  築波世博會

  成就日本科研中心

  1985年,位於日本東京東北約50千米處的築波舉辦了科技專業世界博覽會,主題定為“居住與環境——人類家居科技”。展出內容以科技産品為主,很多展品可以觸摸、拆卸、安裝和操作。日本所有的大中小學都組織學生參觀。

  築波世博會結束後,世博園改建為日本國家級科技城,成為日本的科研中心,許多大企業的高科技研發機構均設於此。

  大阪花博會

  展示世界園藝

  1990年日本大阪舉辦丁AI類專業性的國際花綠博覽會,以“人類與自然”為主題,博覽會展出內容以世界園藝為主。

  【世博會紀念榜 】

  愛知世博會

  2005年3月25日到9月25日,日本愛知縣舉辦了世博會。這屆世博會被冠名為“愛地球博覽會”,以“自然的睿智”為主題,倡導在全球範圍內解決可持續發展問題以及建立與自然和睦相處的社會。

  東方早報世博記者 王嵬

  實習生 崔世吉

愛知世博會吉祥物森林爺爺、森林小子

愛知世博會日本館

機器人亮相愛知世博會

愛知世博會中國館

愛知世博園的草坪上,遊客們悠閒地休憩著。

  世博會給幾代日本人的生活帶來了深遠的影響。從1970年到1990年,這個國家舉辦了四次世界博覽會,讓世界重新認識了日本。

  2005年3月,日本第五次舉辦了世博會。這屆世博會的舉辦地點選在了距離東京近300公里的愛知縣。愛知世博會提出的口號是“讓地球充滿微笑,讓地球美夢成真,讓地球光彩照人,讓地球聲形並茂”,倡導在全球範圍內解決可持續發展問題及建立與自然和睦相處的社會。所以這屆世博會還有個愛稱——“愛地球博覽會”。

  世博選址地發現蒼鷹

  1997年6月,愛知縣在與加拿大卡爾加裏市的競爭中勝出,取得了2005年世博會的主辦權。這屆世博會以“自然的睿智”為主題,但在園區的選址上便遇到了與自然環境保護有關的麻煩。

  在最初的規劃方案中,主辦者出於發展經濟的需要,計劃將瀨戶市東部丘陵地帶的一片森林作為會場,世博會結束後進行地産開發,不料招致市民的強烈反對。

  日本愛知縣産業勞動部觀光推進課主任濱口仁表示,當時正是人們環境意識逐漸增強的時期。此外,在擬建會場的森林裏又發現了蒼鷹的巢,這也進一步激化了反對行動。蒼鷹在日本被列入“瀕臨滅絕的野生物種”,這種鷹習慣在海拔250米以下林地的高大喬木上築巢,即將成為世博會會址的瀨戶市東部的這片森林正是它們的最佳棲息地。

  據日本愛知世博會首席製作人牧村真史介紹,他們不得不大幅度地變更會場的建設計劃,新住宅區的開發計劃也被迫擱淺。濱口仁回憶説,現在想想,當初的做法是對的。如果按照原計劃建設世博會場,這次世博會可能就不會受到世界這麼熱切的關注了。

  建設不動一草一木

  愛知世博會場址改造的原則是不動一草一木,選擇場館時儘量避免毀壞綠色的森林,即使不得已要佔用原有的森林地帶,也採用移植的方法,讓小片森林“搬家”到新的空地上。

  這種理念也體現在愛知世博會的吉祥物上——“森林爺爺”和“森林小子”就是來自森林的精靈,他們的森林家園被完好地保存下來。這屆世博會開幕式特別設計有迎請“森林爺爺”和“森林小子”的儀式,閉幕式還有歡送他們重新回歸森林的儀式,象徵著世博會不會改變當地的丘陵、池塘、樹木等,這是一次人類與大自然的短暫的近距離交流。

  考慮到愛知世博會展出時期主要是在炎熱的季節,世博會組織方運用了很多自然的降溫技術。瀨戶日本館防暑對策之一的“利用地熱空調系統”就值得一書。在這個系統中,外部的空氣通過埋在地下4.5米深的管道後得以降溫,可大幅減輕空調機的負荷,並隨之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愛知世博會的會場設計有環保廁所,污水直接由微生物和臭氧處理,將排泄物直接處理成為清透的中水,可用來衝廁所和灌溉植物。這樣一來,既不向河流排放污水,在世博會期間還節約了1000噸水,確保了每天10萬人次的遊覽環境纖塵不染。

  世博會每天都要接待大批遊客,會場內的各式餐廳和各國特色小吃店內總是人頭攢動,這樣必然産生大量的一次性食具和其他垃圾,食品垃圾的最大産生量達到4.8噸/天。據愛知世博會組委會介紹,世博會會場計劃使用25種大約12萬個洗凈後可迴圈使用的食具,以及一次性洗凈後可分解回收的簡易食具24種,總共2400萬個。

  愛知世博會還使用約80萬個生物材料製成的可分解回收的塑膠垃圾袋,特別是生鮮廚房垃圾,採用這種垃圾袋無需打開袋子就可直接處理。食品垃圾經粉碎、加水和鹼處理,變為漿狀後裝入發酵槽。據稱,發酵沼氣生成過程需要兩周,食品垃圾全部由該系統進行處理。所生成的沼氣作為燃料電池的燃料利用,剩下的渣液則是優良的農田肥料。

  展館不用一點水泥

  愛知世博會日本區由日本館、愛知縣館和名古屋市館組成。日本館佔地8029平方米,建築面積為5947平方米,由日本設計株式會社的彥坂裕設計。日本館表達了重新連接漸漸疏遠的人類與自然的關係,猶如一個巨大的蠶繭,其構思源自竹籠,樸實而又自然。

  建築師比喻這個籠子是地球表面的大氣層,是可調節環境的裝置。展館能躲開40%的直射陽光,並通過墻面綠化和間伐木材節省能源,構造良好的自然通風環境。展館最長處為93.5米,最寬處為73.5米,高19.47米,共用了日本九州及關東地區産的竹子2.3萬根,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竹建築。經過特殊加工後,竹子之間的連接不用金屬,而是依靠自身相互纏繞,或用麻繩捆綁。

  名古屋市館是一座47米的高塔,又稱“大地之塔”,成為愛知世博會的標誌。“大地之塔”的設計理念是“讓人們感受大自然的光、風、水所創造的藝術”,在塔高40米處裝設了3枚直徑10.5米的透亮圓盤,裏面灌注了各色液體,圓盤轉動時,形成了世界上最大的萬花筒。“大地之塔”的外墻材料用廢水處理時産生的污泥作為原材料,廣場的地面鋪裝材料也是用垃圾焚燒後的殘渣作為骨料燒制而成。墻體表面涂了光觸媒金屬材料,雨水沖刷後會自動洗凈。

  愛知世博會沒有留下任何無意義的建築設施,所有場館全部採用鋼、木材料建造,不用一點水泥,以便世博會結束後,可以像積木一樣拆除。如今,這裡恢復了從前的寧靜與安詳,人們很難想像,上千萬人曾經在這裡歡聚、交流,接觸大自然,並融于大自然。

  2005年愛知世博會體現了日本開發21世紀新的生活模式的決心,它秉持的重新發現大自然的觀念也順應了保護生態的潮流。因此,設在巴黎的國際展覽局極其罕見地對日本這屆世博會進行了這樣的評價,稱它“再一次向世界展示了世博會的意義”。

編輯:趙輝
台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