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ample | xHTML1.0

首頁 | 專題首頁 | 要聞播報 | 世博動態 | 臺灣與世博 | 世博時評 | 中國國家館 | 省市區聯合館 | 香港館 | 澳門館

臺灣館 | 國際參展 | 企業參展 | 最佳城市實踐區 | 志願者 | 展館風采 | 世博視頻 | 世博酷圖 | 留言 | English

  中國2010年上海世博會 -- 城市最佳實踐區

“垃圾圍城”讓生活不美好 世博會探尋破解之道

時間:2010-05-17 10:19   來源:中新社

 

  垃圾圍城,垃圾圍鎮,堆積如山的垃圾,正與水資源稀缺、能源緊張等一樣,成為城市未來發展的絆腳石。在以“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為主題的上海世博會,如何更好地應對垃圾處理問題,成為不少展館傾力講述的熱門話題。

  世博園裏,加拿大蒙特利爾帶來了垃圾場“變身”案例,相當於300個足球場大小的北美最大垃圾填埋場,將在2020年被改造為當地的最大公園;日本水都大阪將其在清潔水質等方面的先進經驗娓娓道來,觀眾可以透過濾膜凈水技術、防止污染技術等展示內容,“管窺”這個城市的清潔之道;土耳其第三大城市伊茲密爾,通過“城市溝渠再造”讓這座水污染城市搖身一變成西愛琴海最大美麗海灣;連埃及開羅這個歷史老城,都不忘秀一秀其在上世紀80年代將古城東部邊緣一個80英畝垃圾場改造成公園的綠色傳奇……

  正如上海市建築科學研究院專家汪維所言,“城市垃圾,是放錯位置的資源”。汪維認為,未來人口密集的大都市將産生大量的垃圾,若“變廢為寶”,有望給垃圾處理以及城市建設找到雙重出路。

  中國城市在垃圾處理問題上也貢獻了自己的智慧,中國住宅案例館“滬上生態家”整個4層小樓的建築工程材料都是用城市垃圾建成的,約15萬塊上海舊城改造時拆除的舊石庫門磚頭被再利用做外立面和樓梯踏步,舊廠房拆遷回收的型鋼等重新焊接加工成鋼樓梯等;成都案例館內,處理污水案例“活水公園”悄然移至世博園區,將園區內的部分廢水管道流入收集池,進行現場污水處理展示。

  垃圾處理不僅是上海世博會需要探尋的重大主題,也是世博園每天面對的現實問題。有數據顯示,開園以來,世博園區每天産生的垃圾超百噸,最多的時候世博園一天需處理兩三百噸垃圾。

  在浦東世博園區的B片區,每天下午2時至夜裏10時,來自上海浦發環境服務有限公司的十余名員工都駕著新能源車滿園子“蒐羅”餐飲垃圾。一位姓石的員工告知,自己和同伴每天需將60桶120公升的垃圾桶從B片區運送到C片區的“垃圾轉机站”。而在歐洲片區,員工小顧則表示,自己每天從早到晚都在運送生活垃圾,其間次數她自己也數不清。儘管如此,11歲的小觀眾韓宇對記者説,世博園區最大的不足就是垃圾太多。

  世博會一個個案例雖然提供了精彩的垃圾處理方式,但知情人士向記者透露,世博園區大量的固體垃圾處理仍是傳統分解、填埋的方式,因為理念和現實之間仍有距離。

  垃圾處理首先需要從垃圾分類開始做起,但記者在園區內採訪發現,雖然園區內垃圾桶清楚標識可回收、不可回收以及有害垃圾分類投放,但多數遊客在“丟垃圾功課”上不及格。一位劉女士憑直覺將吃剩的黃瓜皮丟入可回收投放口,而在某外國館做禮賓服務的小吳根本分不清什麼是可回收、什麼是不可回收的垃圾。記者看到,不少遊客在丟擲垃圾時並未仔細查看垃圾桶,而是往裏“隨手一丟”。

  如果垃圾問題處理不好,則城市生活難言美好。如何破解城市人面臨的“垃圾圍城”困境?上海世博會提供的答案是,垃圾處理需要“大智慧”,也需要“小習慣”。(完)

 

編輯:楊永青
台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