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哥本哈根5月13日電 通訊:走進丹麥首座零碳排放示範建築——“綠色燈塔”
新華社記者楊敬忠 報道員吳波
作為實現碳排放20年零增長的國家,丹麥一直致力於追求可持續的發展模式,並著眼于低碳建築的實踐。其中于2009年11月落成的丹麥第一座零碳排放公共建築——“綠色燈塔”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記者近日探訪了這座聞名遐邇的綠色建築和它的管理者。
“綠色燈塔”坐落于哥本哈根大學校園內,由哥本哈根市政府與哥本哈根大學、丹麥大學和威盧克斯集團公司共同設計建造,耗資3700萬丹麥克朗(約合629萬美元),建築集休閒和會議服務等功能于一身。
走近“綠色燈塔”,綠色為基調的外墻與周邊環境和諧地融為一體,建築主體為圓柱形,建築上裝有的可調節百葉窗使整個建築能最大限度地接收陽光。
進入燈塔內部,首先會注意到它卓越的採光效果。朝南斜切的屋頂,創造了最大的採光率。可自動調節的天窗、挑高的中庭,使得陽光可以從三樓樓頂直射到一樓。如果陽光充足,室內的LED照明燈就會自動關閉。
此外,完善的自然通風系統也是確保建築內環境舒適的必要條件。“綠色燈塔”通過自動開關的窗來實現自然通風,從而免除了對電力通風系統的需求。
“綠色燈塔”是按照“積極的房子”的原則建造的,這意味著它可以實現能量自給。太陽能是燈塔主要的能量來源。燈塔頂部覆蓋的太陽能電池板能為水泵、照明、取暖等設施提供電力。該建築採用的熱回收系統、絕緣墻壁、保溫玻璃等,在為建築提供適宜溫度等的同時,也高效利用了能源。據統計,“綠色燈塔”對能量的消耗降低到正常水準的75%。
“綠色燈塔”作為2009年哥本哈根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上的樣板建築,在實現零碳排放、降低能耗的同時,也開拓了全新的可再生能源利用方式。正如威盧克斯集團首席執行官約恩 唐 延森在其落成典禮上所説:“‘綠色燈塔’表明,我們可以在不影響住戶舒適和健康的情況下為(解決)氣候(問題)做些事情。”
全球變暖對人類的生存和發展提出了嚴峻考驗,為降低溫室氣體排放,建築行業的節能減排勢在必行。正如它的名字一樣,“綠色燈塔”將和其他類似建築一道為全球低碳建築領域的發展指明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