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ample | xHTML1.0

首頁 | 專題首頁 | 要聞播報 | 世博動態 | 臺灣與世博 | 世博時評 | 中國國家館 | 省市區聯合館 | 香港館 | 澳門館

臺灣館 | 國際參展 | 企業參展 | 最佳城市實踐區 | 志願者 | 展館風采 | 世博視頻 | 世博酷圖 | 留言 | English

  中國2010年上海世博會 -- 省市區聯合館

世博會四川館紀念汶川地震兩週年 羌族姑娘獻藝

時間:2010-05-12 13:07   來源:中新社

 

  中新社上海5月12日電(記者 張冬冬)今天是“512”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兩週年,來自四川茂縣的7位羌族姑娘亮相上海世博會四川館,現場表演少數民族舞蹈及羌族刺繡,以此“感恩”世界。

  上午10:00,在四川館內都江堰“天府第一橋”前的舞臺上,7位在當地被稱為“西羌之花”羌族姑娘首先表演了羌族傳統舞蹈,而後一邊唱羌族民歌,一邊手工繪製羌繡。她們還在現場向參觀者贈送羌繡做成的香包等飾品,並拿出特意從阿壩州老家帶來的又紅又甜的櫻桃請大家品嘗。

  四川省茂縣曲谷鄉的羌族女孩俄斯蘭巴前天便來到上海,這兩天在園內參觀了一些外國館,感受“其他國家文明的先進”。她告訴中新社記者,之所以在今天帶著羌繡和櫻桃來到四川館,“是想感謝曾經幫助過我們的人”。

  四川館副館長王幼平在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表示,“四川人知道感恩,懂得感恩”。今天安排羌族姑娘在在四川館演出,是想利用這個演出表示對全世界人民支援四川抗震救災的謝意,同時向大家報告四川災後重建已取得階段性的成果。截至4月30日,納入國家重建規劃的29704個項目已開工28886個,佔97.2%。去年51個重災區縣經濟增長15.8%。

  上海世博會四川館蘊含了諸多汶川元素,其中“城市重生”展項介紹了災後重建的羌族新家園。現場展示的羌族新居挂著一幅對聯:上聯是“感謝謝不盡風雨兼程中的友愛之手”,下聯是“蜀道道不完四面八方來的溫暖之情”,橫批是“心心相連”。

  王幼平介紹説,四川館內還特意設置“感恩墻”,當參觀者將手貼在“墻”上,電子螢幕上將顯示一串紅心,並留下記錄。這面“墻”相對“向四川伸出援手的方方面面表示感謝”;目前“感恩墻”上已留下將近兩萬個掌印記錄。

  汶川元素也不單體現在四川館,在高49米的中國館第一展區“東方足跡”,放映主題電影之一是陸川導演的《歷程》。全長8分鐘的電影裏,也在約1分鐘的時間內以群像式畫面再現了汶川地震發生後軍民救援的場景。

  四川館另一位副館長易旸介紹説,之所以在世博會上設置汶川元素,是想表達“城市重生”的理念,展現人們在經歷大難後互相守望、彼此關懷、共同創造一個新的城市的精神。

  他説,每一個城市從誕生到成長、發展,經歷災難,再到復興,是因為這個城市的精神在。而以成都為代表的四川城市的精神就是“樂觀向上,積極豁達,堅強奮進”。(完)

 

編輯:楊永青
台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