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ample | xHTML1.0

首頁 | 專題首頁 | 要聞播報 | 世博動態 | 臺灣與世博 | 世博時評 | 中國國家館 | 省市區聯合館 | 香港館 | 澳門館

臺灣館 | 國際參展 | 企業參展 | 最佳城市實踐區 | 志願者 | 展館風采 | 世博視頻 | 世博酷圖 | 留言 | English

  中國2010年上海世博會 -- 省市區聯合館

福建館海天一色現宜居家園 四大鎮館寶將亮相

時間:2010-04-19 15:53   來源:東南早報

福建館竣工

德化白瓷大圓球搶眼

漢白玉媽祖雕像

  早報記者 賴勁松

  2010年上海世博會的腳步聲越來越近。記者昨日從有關方面了解到,4月20日起,世博會福建館進入試運營。屆時,一個精彩紛呈的福建館將展現在人們面前。

  福建館設四個展區

  上海世博會福建館的主題為“潮涌海西,魅力福建”,福建館展示面積約600平方米,分設實景區、互動區、展演區、精品區等四個展區,以“開放前沿”“緣通兩岸”與“和諧家園”三條主線進行演繹,充分展示海西建設的成就和魅力。

  據省外經貿廳相關人士透露,世博會福建館外形為船狀,正面為綠色榕樹造型,兩側船頭為藍色大海影像墻,頂部為白色橫樑。整個展館以綠、藍、白為主色調,充分體現福建山中有城、城中有山,城海相連、海城一色,藍天白雲、宜居家園的魅力福建形象。

  閩南元素貫穿福建館

  福建館第一展區有廈門的鼓浪嶼等實景模型,主要展現福建美麗的景色、良好的生態和閩臺獨特的“五緣”關係,實景旁邊還設有茶藝臺,展示閩南濃厚的茶文化。第二展區位於整個展館中心,LED大螢幕開始運轉,播放體現海峽西岸建設的各種視頻畫面。第三展區是一個結合福建土樓和閩南古厝造型的建築,裏面設有一個展演臺。展演區將分時段,分別通過茶葉、瓷器、漆器、海上絲綢之路等元素,以講故事的形式展現福建城市、文化以及生活的歷史變遷。這一展區將會有提線木偶、布袋戲、南音等福建傳統文藝表演節目,以多角度、全方位展現福建歷史文化底蘊。第四展區內的兩個博古架和紅木桌椅等已全部就位。

  “可以這樣説,在福建參博主題中,閩南元素將貫穿上海世博會福建館,成為最活躍、最靚麗的元素之一。”前方布展的工作人員這樣向記者介紹。

  四大鎮館寶貝

  福建館四大鎮館之寶昨日亮相,一是漢白玉媽祖雕像,二是脫胎漆器《牡丹大花瓶》,三是壽山石作品《春聲賦》,四是德化瓷作品《和鼎》。

  漢白玉媽祖雕像 由媽祖故鄉莆田市政府專門為世博會定制,採用緬甸純漢白玉製作,高3.23米,是目前國內最大的漢白玉媽祖雕像。

  脫胎漆器瓶《牡丹大花瓶》 由福州脫胎漆器行業協會組織30多名技術人員和工人精心策劃創作研製而成,歷時5年又8個月,每個直徑1.5米,高3.6米,是國內已知的最大脫胎漆瓶。該瓶工藝技術高、難度大,從設計、泥塑、翻模、制胚到脫胎共數十道工序全部採用傳統的工藝技法,材料則以陳年天然大漆為主。

  壽山石作品《春聲賦》 由其利用整塊名貴高山雞母窩石歷時五載雕刻而成,與其他省的石王、石後相比較,身價有過之而無不及。更因為從岩洞開採出的壽山石雕多為中小件,而《春聲賦》則碩大無比,整件作品層次分明,色彩斑斕,雕藝精湛,典雅華貴。

  德化瓷《和鼎》 為圓形鼎,高129釐米、直徑72釐米,上部四面飾以青龍、白虎、朱雀、玄武等吉祥紋飾;鼎內飾以盛開的梅花、牡丹花、菊花。德化瓷雕是中國瓷壇的一朵金花,製作工藝相當複雜,可謂“山中挑,碓中敲,水裏淘,火裏燒”,要經幾十道工序才能完成,而且全靠手工製作,從和泥、捏胎、造型、修坯到煅燒等環節,以及火候掌握,不能有半點疏忽,稍有不慎便前功盡棄。而且不但費力還很費時,有的一個製作流程下來就要五六十天。由於純手工製作,燒制過程變幻莫測,每一件作品都是偶然、碰巧的成功,都是經過千錘百煉,從烈火中燒成的孤品。

  德化白瓷圓球 體現泉州“海絲”文化

  世博會福建館的第二展區為互動區。展區中有三個直徑兩米的大圓球,分別用福建特色的脫胎漆器、德化白瓷和漆線雕工藝製作。

  在三個大圓球中,德化白瓷顯得格外搶眼,大球通體雪白,猶如白玉般晶瑩剔透。球上除了刻有埃及燈塔、帆船、大海及祥龍等精美的圖案外,還有海上絲綢之路的文字介紹,文字記載:海上絲綢之路是古代中國與外國貿易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其形成于秦漢,繁榮于唐宋,是已知的最為古老的海上航線。線路主要以南海為中心,起點主要是泉州、廣州。福建泉州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登記的“海絲”中國的惟一城市。

  在這個球上還有刺桐港、福州、阿拉伯半島等地名。

編輯:趙輝
台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