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ample | xHTML1.0

首頁 | 專題首頁 | 要聞播報 | 世博動態 | 臺灣與世博 | 世博時評 | 中國國家館 | 省市區聯合館 | 香港館 | 澳門館

臺灣館 | 國際參展 | 企業參展 | 最佳城市實踐區 | 志願者 | 展館風采 | 世博視頻 | 世博酷圖 | 留言 | English

  中國2010年上海世博會 -- 國際參展

西班牙館設計師:用柔軟敏感之心織“詩意花籃”

時間:2010-05-20 12:11   來源:解放日報

 

  貝納德塔端著一杯咖啡,靜靜地站在西班牙館的2樓。明媚的日子裏,感受陽光穿透藤條板,映射出地面的五彩斑斕;雨中,這柔軟的建築依然那麼美。一伸手,似乎就能碰到她的心,或溫暖,或孤獨。

  西班牙館的“藤條”,早就出名了。可她的設計師,卻是一位來自義大利的女人。

  採訪那天,是貝納德塔第一次站在自己的作品裏,與那麼多的中國觀眾一起分享。站在樓上,望著川流不息的遊客,貝納德塔輕輕的説:“這就是我想要的,分毫不差。”

  之前的採訪中,很多人問到藤條板這種材料,靈感來自於哪兒?她回答:“這是我日常生活中經常用到的材料,辦公室的椅子、家裏的傢具,更重要的,中國也是編織大國,這是一個中西文化的連結點。”

  最初的靈感來自家鄉的小公園。貝納德塔説,那是2007年底一個平常的傍晚,漫步在公園的小樹林中,一個藤條編織的裝飾物吸引了她的注意。“它是那麼美,那麼恬靜,充滿了自然的氣息。”當時,正值西班牙建築行業為上海世博會西班牙館競標的關鍵時期,貝納德塔一瞬間就有了方向。

  這是個令人無比興奮的靈感,可是要付諸實施,卻困難重重。首先,用這種材料搭建建築是否可行?貝納德塔走訪了西班牙大大小小的手工工場,做了無數試驗。現在大家看到的,就是經過千挑萬選的內含柳條的藤條板,堅硬而有韌性,維護費用低,還可進行各種技術處理。

  貝納德塔曾經想要把整個展館編成一個大竹籃,可這樣的工程沒有辦法實現。在同濟大學的幫助下,貝納德塔改用每片約2平方米的藤條板。“它像很多籃子,而不是只有一個。”

  山東的工廠生産得很快,100多位老師傅每人每天編織兩片,1個月左右,8524塊藤條板全數完工。為了貼合建築流線型的支架結構,每塊都有獨立的編號,從形態、顏色上劃分成27個種類,精細到家;為了與中國文化呼應,藤條不經過任何染色,用開水煮5小時變成棕色,煮9小時接近黑色,像魚鱗一樣排列組合、鋼絲固定,形成從遠處可望見的“中西合璧”漢字景觀。

  澆上桐油、防火處理,一個匠心獨具的西班牙館誕生了。靈動的藤條板,讓人想起圍欄中的鬥牛場、熱情奔放的弗拉明戈舞娘和充滿生機的大自然。

  記者回家上網搜索——貝納德塔:北京奧運會場館建築唯一一位女性設計師;丈夫去世後,獨立完成蘇格蘭國會大廈等著名建築設計;18歲第一次來到中國,30年後設計出西班牙館“詩意的花籃”……(鄭雯 劉穎)

 

編輯:楊永青
台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