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ample | xHTML1.0

首頁 | 專題首頁 | 要聞播報 | 世博動態 | 臺灣與世博 | 世博時評 | 中國國家館 | 省市區聯合館 | 香港館 | 澳門館

臺灣館 | 國際參展 | 企業參展 | 最佳城市實踐區 | 志願者 | 展館風采 | 世博視頻 | 世博酷圖 | 留言 | English

  中國2010年上海世博會 -- 香港館

世博香港館將展出鈔票圖案記錄的香港歷史

時間:2010-05-01 11:07   來源:新華網

4月19日,來賓在香港案例館體驗互動裝置。新華社記者 任瓏 攝

  新華網香港5月1日電(記者 沈楠)在世博會香港館裏,會有這樣一個地方,你慢慢踱步過去,短短5分鐘,就可以從145年前的香港走到今天。在這裡,你可以讀到一個香港鈔票的故事,一個香港的故事,一個香港人的故事。

    這是一個由鈔票引領的時間廊,看著那些古舊的“港紙”,看著老電影一般的影像,時間仿佛倒流,帶你走進那個500港元“大棉胎”(因鈔票面積大而得名)可以買下一條街的老香港。

    香港上海匯豐銀行設計服務主管古正言是這個展覽的策劃者,展覽從7月16日開始持續一個月。古正言計劃以70張鈔票配上4段影像來構建一個香港“時間廊”。

    他説:“鈔票是一種特殊的歷史檔案,因為它上面的圖案正是當時社會生活、藝術、文化、建築的反映。”

    作為第一家發行香港紙幣的本土銀行,香港上海匯豐銀行有著145年的發鈔歷史,涵蓋了近現代香港所有重要的發展階段。

    作為自身的重要標誌,1886年建成的第二代匯豐銀行香港總部大樓出現在香港鈔票上已經有一個多世紀了。那座結合了維多利亞式和新古典主義的建築是那個時代英國和歐洲藝術風潮的印記。

    “香港這座城市最大的特點就是中西文化的碰撞和交融。”古正言説,而這種東西方之間的“對話”也延伸到香港的鈔票上。

    1888年匯豐銀行發行的百元港鈔上,第一次出現了具體人物形象——維多利亞女王,此後的很長一段時間,出現在匯豐港鈔上的大多是代表西方文化的古希臘神話人物。

    進入20世紀,在匯豐發行的港鈔上開始出現鮮明的中國形象。在1909年5元鈔票的正面,中國的街景和維港揚帆的船隻佔據了左右各一邊。龍和塔的形象,甚至制茶的場面都成為港幣圖案的重要組成部分。

 

編輯:肖燕
台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