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ample | xHTML1.0

首頁 | 專題首頁 | 要聞播報 | 世博動態 | 臺灣與世博 | 世博時評 | 中國國家館 | 省市區聯合館 | 香港館 | 澳門館

臺灣館 | 國際參展 | 企業參展 | 最佳城市實踐區 | 志願者 | 展館風采 | 世博視頻 | 世博酷圖 | 留言 | English

  中國2010年上海世博會 -- 世博酷圖

志願者赴特困鄉支教

時間:2010-09-06 15:02   來源:東方網

  東方網記者蔣澤9月2日報道:13位“90後”大學生,在自己大學生涯中的第一個暑假裏,度過了極富意義的14天。在輔導員嚴曉的帶領下,他們完全自費奔赴雲南省昭通市昭陽區大山包鄉進行了一系列的支教活動。他們把世博會最新消息、外面世界的色彩斑斕帶入了這片遠離塵世的土地,同時也收穫了一段難忘的經歷和寶貴的精神財富。

  在路上:“終於明白了,路是人走出來的”

  從一開始來看,這次支教就註定是一次苦行軍。13名學生加1個老師,在活動開始之前分佈在祖國的四面八方。當時還是暑假,同學們都在家裏休息。為了給這次自費支教儘量節約資金,14名成員從祖國各地直接向集合地昭通進發。馬媛媛從江蘇、田帥從河南鄭州、周安華從西安、張天翔從北京、王荀從黑龍江佳木斯、王志超從內蒙古滿洲裏,馬澤最近,他就是昭通人。這樣一來,多則兩三天,少則幾小時,等到8月12日晚上集合的時間,所有人準時到達了昭通市。

  從昭陽區到大山包鄉,有80公里的路程。從紙面上看,這實在不是一段很長的距離。但路途之險,讓同學們不可想像。“這是一條剛剛修通的公路,有一段路一邊是山澗、一邊是懸崖,我們的汽車就好像在走鋼絲一樣。我們完成支教,返回市區的時候,還看到路邊有幾處發生了泥石流。”馬澤現在回憶起來,仍然心有餘悸。

  大山包鄉的全部家當,都在一條馬路上。他們找到了鄉里最高級的賓館裏,每人每天30元,總共12個床位,他們一到,就相當於把整個賓館都包了下來。大山包鄉下轄5個山村,散佈在附近的群山之中。在兩周的時間裏,他們每天至少行走3、4個小時,往返于住處和學校。

  “現在終於深刻理解了那句話:世界上本來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馬媛媛説。這裡沒有任何公路,路是長久住在這裡的村民硬生生踩出來的,到處都是牲畜的糞便。由於路實在太難走,他們曾經找到了一輛麵包車,但開了沒多久,車就陷入了一個泥坑。輔導員嚴曉帶著同學們,費盡九牛二虎之力,才把麵包車推出了泥坑,但司機心疼自己的新車,退了回去。自那之後,他們就打消了坐車去村裏的念頭。

  貧困:人畜共室,食物只有馬鈴薯

  雲南省昭通市昭陽區大山包鄉,這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國家級貧困鄉,境內沒有任何工業,礦産資源匱乏。自然災害頻繁,有“十年九災,無災不成年”之説。同學們之前對這裡的基本情況已經做了很多功課,但實地來到這裡,還是讓他們感覺到不可思議。

  “一個快塌的黃土房上滿是深深的裂痕,屋頂上的稻草已經被風吹的不剩幾根了。沒有爐子,這家人就在地上挖一個大坑,上邊放著大鍋,在煮著豬食。屋裏散發著異味,還有撲天蓋地的蒼蠅。”王志超回憶著他們第一天進村的景象。村民所謂的家,就是在豬圈上隨意搭起的幾根竹條。同學們順著梯子爬上去,稀疏的板子差點讓同學跌落到豬圈裏,這是不折不扣的“人畜共室”。

  馬鈴薯、蕎麥,是這裡僅有的糧食作物。當地的小孩,普遍營養不良,個子很低。一位小女孩的中午飯,就是5毛錢一個的馬鈴薯餅,這樣她也捨不得吃,經常餓著肚子上下午課。貧困,是當地的最大敵人,由此引發的諸如衛生、留守兒童的問題,都在支教團成員心中激起了不小的波瀾。大部分孩子的父母都出去打工,村子裏只有小孩和老人。志願者告訴記者:“有一個小女孩,父母雙雙在工地爆炸中死亡,至今只獲得了幾千塊的賠償金。還有一位叫姚濤的小男孩,非常內向,我們問他想不想爸爸,他一下就哭了。”姚濤的母親多年前去世,父親出去打工,一走就是七八年,最近五年,杳無音信。

  支教:“告訴他們,知識可以改變你們”

  五個村子裏,總共有團海子和肖家屋基兩個小學,加上鄉里的中學。志願者們常常要白天給小學上課,晚上再回到鄉里給初中生開設第二課堂。由於貧困,這裡的教學條件很不樂觀。肖家屋基小學有兩個老師,其中一位已經教了40年書,想退休但無人接替。團海子小學只有一個老師,同時也是校長,全校就是一間破爛的教室。前兩年,有一位年輕男教師來到了這裡,看了一眼,哭著就走了。

  孩子們知識的困乏程度,讓志願者不敢想像。馬媛媛説:“這些孩子從沒聽説過世博,不知道和平是什麼意思,中國以外的國家,只能説出來四五個。有一個小女孩告訴我:我知道美國,還有外國。”

  孩子們知識匱乏,在志願者的眼中,他們也缺乏理想。“我問他們長大以後要幹什麼,不是説放牛就是放羊,最多能説出來當老師。”田帥説。

  志願者帶去了自費4000多元買的文具,看到一位孩子,就給他一份。支教的同學大部分也是世博志願者。在課堂上,他們教授語文、音樂、禮儀、世博、英語、手工等10門課。在世博課上,他們告訴孩子世博會背景,介紹世博會熱門場館,為了給孩子們更直觀的感受,他們用筆記型電腦,通過圖片和視頻向他們演示。馬澤在上課的時候,讓學生們大聲地喊出世博會口號,他説:“這些孩子的情感一直都被壓抑著,我讓他們大聲喊出來,把壓抑釋放出來。”志願者上課的教室門外邊總是站滿了村民。

  田帥經歷過三次高考,最終經過自己的努力,進入了這所考分很不低的學校。在給初中生上課的時候,他把自己的復讀經歷和同學們分享,他想告訴這些學生:“想要改變自己的命運,必須用知識,讓知識把你們從山裏帶出來。”

  收穫:“我們擁有太多,一點都不知道珍惜”

  8月25日,支教活動正式結束。9月4日,是他們開學的日子。在回來的一個星期裏,他們忙著總結這段支教經驗的照片和文字。對當地的民風淳樸,他們記憶猶新。一次在村邊的地頭,幾個小女孩正在挽著籃子挖草藥。志願者們送給她們幾個卷筆刀,她們把自己的手擦了又擦,牢牢地把禮品握在了手裏。“她們不願意把卷筆刀放到籃子裏,因為她們覺得那樣會讓剛挖出來的東西把卷筆刀弄臟。”

  有一次,當地一家村民一定要志願者去他家做客。“他端上來兩大盆的馬鈴薯,洗的乾乾淨淨,煮好端上來。而他們自己吃的話,是不怎麼洗的。”嚴曉老師説:“我知道這是他最好的東西了,儘管我的腸胃一向不好,吃下去會肚子疼,但我不好意思不吃。”

  兩個星期的時間,讓這些90年代出生的人,深刻體會到了自己有著多麼美好的生活。馬媛媛説:“我們一點都不懂得珍惜。”

  嚴曉老師表示,很多大城市的孩子不懂得珍惜,只想著要更多,總覺得自己現在擁有的不夠。他説:“這些90後的孩子,個性能力都很強,他們還需要更多的了解國情和民情,了解更多基層的東西,這對他們的人生觀、世界觀以及思考問題的方式有更大的轉變。”

  志願者們希望,今後可以定期去大山包鄉,去看看孩子們,看他們的生活會不會越來越好。(照片由上海海關學院支教師生提供)

編輯:楊永青
台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