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六號將實現三大突破
 
 
  來源:      日期:2005-10-12 11:37

 

  本報酒泉10月11日電 記者李選清、趙波報道:中國載人航太工程總設計師王永志今天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接受記者採訪時説,“神舟”六號是一項真正意義上有人參與的空間科學實驗,它將繼續突破載人航太的基本技術,繼續進行科學實驗,繼續考核和實驗載人航太技術,為中國最終建成空間站做準備。

     “神五” 只飛行了一天,航太員活動範圍僅限于返回艙。這次“神舟”六號將要執行2人多天的飛行任務,航太員要進入軌道艙工作、生活多天,多圈次進行科學實驗的操作,完成預定的科學實驗任務,把實驗的成果搬進返回艙,然後返回地面,各種活動都將是多人多天的考核。

     突破載人航太的基本技術是“神舟”六號的一項重大任務。因為將來要進行多人多天的飛行,必須掌握人在太空工作、生活、生存的技術,長時間的環境控制技術,多人多天的生命保障技術,長時間的醫監醫保技術,以及人船運動的協調技術。飛船艙內的大氣環境是人造的,要長時間保持良好,必須控制大氣的濕度。飛船空間只有15立方米,兩人每天會排出3.6公斤水蒸氣,這些水汽如果到處飄浮,就可能引起用電安全問題,因此要解決除濕問題。空氣中,呼出的二氧化碳如果超過1%,人就會感到不舒服,如何吸附水汽,這就要靠環境控制技術。多人多天的飛行,還必須解決好吃喝拉撒睡,如:要保障航太員吃上熱飯、熱菜,收集好排泄物,在生物鐘被打亂的情況下,如何解決長期在太空生活中的睡眠問題、醫監醫保問題。另外,人和船都在運動,相互協調性如何,也是重點研究的對象。飛船在第五圈變軌之後,航太員要打開返回艙艙門,穿上工作服,在兩艙之間穿行,而生活艙內沒有重力,處於漂浮狀態。在這種情況下,人如何控制飛船,對運作中的干擾採取有效措施,也需通過試驗改進飛船的方式。從國外了解到,人在太空會發生眩暈,需要研製中藥抗太空病。

     繼續進行空間的科學技術實驗。我們的返回艙要返回地面,軌道艙繼續留軌運作試驗,繼續飛行180天,從“神舟”二號開始一直這樣做。這次“神舟”六號飛船進行空間科學技術實驗,有航太員直接參與操作,在載人航太空間科學技術實驗中有人參與和無人參與是不一樣的,人的判斷力不是任何儀器可代替的。比如實驗成果從軌道艙搬回返回艙就需要航太員來完成。

     繼續考核和完善各大系統的功能和性能。每次發射飛船主要是為了考核和完善工程各大系統的功能和性能。因為載人航太具有高風險、高安全的特點,我們就要把一切工作做得特別安全,特別可靠。成功不見得成熟,幾次成功並不意味著今後永遠成功,為了航太員的安全,我們必須每次進行考核。“神舟”五號留軌艙留軌半年,快到半年的時候,發現供電不足,發現薄弱環節後就要加以改進。發射飛船與發射衛星不一樣,如果火箭震動過大,對人有影響,測控通信如何跟蹤也有影響,特別是返回過程中,整個活動都在監視之中。飛船返回後,如何以最快的速度把航太員救出來,都需進行探索。

     載人航太基本技術很多,要一步步探索解決,楊利偉返回地面是第一步。這次要突破兩人多天,以後還要航太員出艙,還要能進行交會對接,為建立我們自己的空間工程大系統,這些技術都必須一個個逐步解決。(來源:解放軍報)

 
編輯: system    
  查看/發表評論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