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六發射只等令下 翟聶組合最可能
 
 
  來源:      日期:2005-10-11 18:29

 

  據了解,就在“神舟六號”接受測試的同時,包括翟志剛、聶海勝在內的三對航太員也正在積極“備戰”中。但最終只能有一對航太員登上“神舟六號”飛船,其他兩個組合是“備份”。

  目前,翟志剛、聶海勝組合執行“神舟六號”任務的可能性最大,但其中仍存在變數,不到最後一刻,沒人敢保證讓誰“上天”。

  據悉,在“神舟五號”發射過程中,楊利偉也是在發射前才最終決定下來的。專家介紹説,航太員的心理素質相當重要,需要相當穩定的狀態,“神舟五號”發射前楊利偉的表現就一直很平穩。

  目前“神舟六號”的航太員儲備了三個組合,一旦可能性最大的組合在生理或心理狀態上表現不佳,就得換下這對組合。在“神舟六號”發射前,準備登上飛船的航太員組合必須接受嚴格的生理和心理狀態測試,兩人的狀態都需良好、平穩才行。

  ■ 下一步幹什麼?

  載人航太還有二三期

  據專家介紹,“神舟五號”發射成功後,我國有關主管部門公佈了載人航太三步走的戰略,即三期工程:第一期叫突破載人航太技術,“神舟五號”的成功發射標誌著我國載人航太取得成功,而與“神舟五號”沒有太大變化的“神舟六號”主要是對我國“多人多天”載人航太技術的一次考核,“神舟六號”應屬於載人航太一期的最後一個項目。“可以説,‘神舟六號’將標誌著我國載人航太一期工程的結束。”

  二期工程將重點突破交會對接技術和出艙活動技術,另外會進行空間實驗室的技術探索;第三期是突破空間站技術。

  專家透露,目前“神舟七號”相關研究工作已開始進行,但據預測,“神舟六號”發射後,下一艘飛船即“神舟七號”在一年內發射的可能性不大。

  ■ 我們的技術如何?

  “神六”超美國二代飛船

  “神舟五號”、“神舟六號”與俄羅斯的“聯盟號”比較,相當於其第三代飛船,而且在個別和少數地方甚至還超過它。與美國相比,應能超過美國的一代飛船“水星號”、二代飛船“雙子號”,美國第三代飛船“阿波羅”是登月飛船,我們還無法與之相比。

  航太技術中的民用航太即運載火箭、衛星、載人航太,就總體水準而言,在運載火箭方面,我國與美、俄運送相當載荷能力的火箭相比,水準相差不是很大;但從衛星來説,我國與美、俄相比就有較大差距;載人航太方面,我國與之相比在總體上還是落後很多的,畢竟美、俄在載人航太方面起步早、技術先進、成熟。與歐洲相比,我們在綜合水準上有差距,但個別方面仍有領先。“神舟五號”發射後,可以説進一步提升了我國航太技術在世界上的地位。

  ■ 中國“阿波羅”在哪?

  月球探測器明年面世

  據悉,我國稱為“嫦娥工程”的月球探測工程,目前在規劃上公佈了月球探測第一部曲,又叫探月工程,分三個階段,這三個階段都是無人自動探測。

  第一期工程叫“繞”,即發射一個月球探測器,圍繞月球軌道靠近月面進行探測,包括對月球影像的拍攝,對近月表面情況(成份、月壤厚度等)的探測,以及對月球與地球之間環境的探測等。目前國家已經明確在實施,明年10月將拿出産品。根據國家航太局對外公佈的時間表,2007年前後就要發射。

  第二期叫“落”,這一工程雖然尚未立項,但已在申報規劃,即發射一個月球探測器,著陸在月球表面上,再從這個月球著陸探測器上釋放出一個月球車,在月球表面上行走探測。據悉,預計2012年前後進行。

  第三期叫“回”,即發射一個月球著陸器著陸在月球表面,但這個著陸器與“落”的月球著陸器不一樣,它還帶有返回的功能。這個月球著陸器落在月球表面就位探測後,再將從月球上所取的樣品放回到返回器上,返回器最終把樣品帶回地球,科學家再對樣品進行研究。“回”的技術水準更高、更複雜。據悉,預計在2017年左右進行。

  據專家分析,美國近日宣佈將在2018年再次登月,我國預計在2017年完成探月工程的“繞、落、回”三階段無人探測。根據這種國際趨勢和我國無人探測月球工程實施的具體情況,再下一步我國可能就會研究和實施載人登月探測的宏偉戰略。

  載人登月工程需要航太員在太空待更多的天數,現在我們進行的載人航太從“神舟五號”的21個小時延長到“神舟六號”的多天,在近地軌道訓練航太員忍受失重、輻射等空間環境的各種考核,包括航太醫學研究等各方面所積累的經驗,將為下一步載人登月探測打下必備的基礎。

 
編輯: system    
  查看/發表評論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