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人的參與將使空間科學試驗實現質的飛躍
 
 
  來源:      日期:2005-10-11 19:13

 

  新華網北京10月11日電(記者孫彥新)神舟六號飛船載人航太飛行任務是我國第一次實現真正有人參與的載人航太活動。對此,中國科學院院士、國際宇航學院院士胡文瑞説,人的參與將使空間科學試驗實現質的飛躍。

  胡文瑞把人類目前的空間科學活動分成了兩大類,一類是對宇宙天體進行探測,另一類是科學試驗。他説:“對天體的探測一般可以利用自動化手段由機器來完成,並且效果會很好。但是也有機器解決不了的問題,這跟地面上機器人不是萬能的是一個道理。”

  在空間科學試驗中,如果沒有人的參與,試驗的內容和效果將受到很大的限制。科學試驗從某種意義上並不能事先設定好,試驗過程中會出現很多根本無法預料到的情況,需要科學家根據這些情況採取措施,這就必須要有人的參與。

  “另外,無人試驗每次只能完成比較單一的目標,在發射航太器成本很高的情況下,人的參與能有效利用資源。人可以進行試驗樣品的更換,使試驗有一定的連續性,試驗效率成幾何倍數提高。”胡文瑞説,“國際空間站就相當於一個搬到太空的大實驗室。僅蛋白質晶體生長裝置,美國就在上面放了6個,並且研究蛋白質晶體的X射線衍射儀也搬上去了,科學家直接就可以在太空中進行分析。”

  人的參與還可以使試驗設備具有可維修性。美國耗資30多億美元的哈勃望遠鏡曾經發生了故障,如果不是航太員太空行走對其進行修復,“哈勃”就有可能成為最昂貴的一個太空垃圾。總之,胡文瑞説,人在太空中能夠解決機器解決不了的事情,這正是人類發展載人航太的重要原因之一。

  目前,我國的載人航太活動還處於起步階段,胡文瑞認為,現在對航太員還不能有太高的要求。中國載人航太工程飛船應用系統總指揮、總設計師顧逸東介紹,神舟六號安排的一些科學試驗,對兩位航太員的要求是,初步驗證實驗操作的可能性,培養和鍛鍊空間操作的能力。預計在載人航太的後續工程中,我國將有可能把專門的載荷專家,甚至是科學家送上太空做試驗。(完)

 
編輯: system    
  查看/發表評論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