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厚任:神六發射成功可靠性達到97%
 
 
  來源:      日期:2005-10-11 18:12

 


   [主持人楊民青] 網友“youliao2003”:潘教授,我正在單位上班,借點時間問一問,神6發射成功的概率在理論上計算是多少?這次飛行搭載了很多科學項目,是不是普及性的項目?

  [嘉賓潘厚任] 根據我們的火箭專家王春平説我們的長征2F號的火箭安全可靠性是99.7%。所有航太任務,不管哪個國家,不可能做到百分之百的可靠,我們的火箭是非常可靠的,長征2F號的火箭安全性可以達到99.7%。比一般發無人衛星的可靠性要高多了,整個都算起來的可靠性達到97%左右,不可能達到百分之百。

  要提高一個百分點就不得了了。比如剛才説達到現在的可靠性,火箭和飛船上有十幾萬個零件,有上百萬條的指令,有好幾萬個介面,每個元器件的可靠性是10個9(0.9999999999),整個火箭飛船的可靠性才能達到那麼高。所以我們的可靠性還是相對高的,但是不可能達到百分之百。我們楊利偉上去非常順利,所有的備份都沒有用上。

  [主持人楊民青] 因為這次大家對“神六”發射的安全性非常關注,這次“神六”從發射到返回過程中,最關鍵的環節是什麼?

  [嘉賓潘厚任] 一個是發射階段。特別是長征2F號的火箭性是決定作用,所以發射時候是有一定風險的。為什麼呢?因為火箭加速度,火箭發動機工作是不是正常,這是關鍵的。長征2F號火箭有一個逃逸救生塔,從0公里到110公里,假如運載火箭有不正常的情況,電腦檢測出來以後,逃逸救生塔就可以自然把火箭點燃,連飛船帶人拉到一個安全的高度,用降落傘平安的把航太員救回來,有點像飛機的彈射座椅。

  到了軌道上,相對來説,只要飛船不漏氣、不出故障就好一點,即使漏氣也可以採取一些措施補一補。最危險的就是返回的時候,因為飛船速度很高,要減速,減速以後,在大氣層裏載入角度很關鍵,如果載入角度不好,就像打水漂一樣就漂出去了,所以要有一定的角度回來。當衝進大氣層的時候,整個飛船的外表溫度要燒到一千六七百度,這時候飛船裏還要保持20多度,所以這也是一個很關鍵的環節。

  還有就是要經過黑障,飛船離地高度從80公里到40公里這段範圍裏,無線電通信是中斷的,所以上面的情況到底怎麼樣,地面也不知道,這個階段是最緊張的,比發射的時候還要緊張。比如美國太空梭出事,挑戰者號是在發射階段,哥倫比亞號是在返回階段。

  [主持人楊民青] 主持人:請問潘教授,到目前為止,人類進入太空總共有多少人,年齡最大的、年齡最小的多大?在太空停留時間最長的、時間最段的多長?犧牲了多少人?都是哪些國家的?

  [嘉賓潘厚任] 我沒有很確切的數,據統計,大約有30多個國家的400多個人上過太空,楊利偉是人類進入太空的第413位,可是有的人上過太空很多次。所以到現在去太空的人次數是970多人次。美國佔600多,俄羅斯佔200多,還有其他很多國家,包括德國、法國、日本,甚至於蒙古和越南都有人上過太空,都是坐著美國太空梭或者是俄羅斯的聯盟號飛船上去的。

  現在世界上真正自己國家有能力把人送上太空的,中國是第三位。上天最大的年齡是77歲,美國人格林在60年代就上過太空,他後來就想試試年齡大了以後能不能上太空,所以他77歲的時候又上了一次。年齡最小的我沒有統計,一般都是30歲左右,楊利偉相對來説是比較年輕的。

  [主持人楊民青] 如果神六6號發射,兩個人進入太空,他們肯定是進入太空的前500位。

  [嘉賓潘厚任] 在太空呆的時間最長的,現在世界紀錄是俄羅斯人波利耶剋夫,他連續在太空呆了438天。現在有的俄羅斯人準備要在國際太空艙打破這個記錄。最短的,加加林第一次上去就轉了一圈,一個半小時。美國人第一次上太空是直上直下,嚴格説來不是太空飛行。

  神六與神五相比有哪些飛躍

  [主持人楊民青] 網友“超級軍刀”:“神六”飛船構成需要7萬多個元件,運載飛船的長征火箭則由5萬多個元件,兩者加起來是12萬多個元件,這些元件是不是都要一一檢測過?

  [嘉賓潘厚任] 他的具體數目不一定對,但是量級是對的。所有上天的儀器、元器件都要經過篩選。以前我們國家的航太産品叫“七專”産品,比如專門的産地、專門的材料、專門的廠家等等。現在國外用的都是航太界的可靠産品。所有這些上天的元器件都要經過挑選、篩選,做各種各樣的模擬環境考驗,比如模擬太空的溫度、氣壓,包括電磁干擾等。

  一般航太任務完成的時候是雙人制,比如領元件,兩個人一塊去,別領錯了。上次做實驗就發現應該用1K的電阻,領了1兆的。做實驗什麼的都要雙崗制,每個電腦的指令都是雙崗制,國內國外都是這樣的。一個人萬一生病了,其他人不知道,那任務就耽誤了。而且有一套嚴格的品質管理規範,大家都按照這個做。比如你到總裝車間,帶了幾個元器件進去,用了幾個,帶出來幾個,一點兒都不能差。

  [littleh] 潘教授:您好! 神六與神五的發射相比,質的飛躍主要有哪幾個方面?

  [嘉賓潘厚任] 整個神舟飛船最早設計時大的結構、大的格局都是一樣的,不能隨便變。變了一樣很關鍵的東西,一系列的實驗都得從頭做起。當然,每一個飛船的狀態不一定都一樣。比如應用系統,我們把整個科學實驗來考慮,可是分配在每一條飛船上的具體儀器、具體探測項目是不一樣的。具體到神舟六號和神舟五號的基本構造是一樣的,細節上有不一樣,技術狀態有不一樣,要根據當時的有效載荷。

  比如神六和神五不一樣在什麼地方呢?神舟五號就一個人上去21個小時,這次要兩個人,預計119個小時。楊利偉因為呆的時間比較短,沒有到軌道艙去。這次兩個人就要有一個人到軌道艙去。楊利偉21個小時沒有脫艙內的太空服,這次太空人可以舒服一下,可以把不太方便的宇航服脫下來。人呆的時間長了,很重要的問題就是吃喝拉撒睡,現在要用到軌道艙裏的這些設施。另外呆的時間長,消耗的氧氣也要多,吃的東西也要多。

  楊利偉上去為了比較方便,就吃一些點心,這次上去是5天,不能老吃這些,他們可以吃炒菜了,基本上和地面上差不多。另外,一個人在封閉艙裏的排泄物,比如出汗、大小便,這些量也會大。根據我們中國航太所專家的研究,一個人排泄物有22類,大概400種,有些都是有毒的,所以要把這些有毒的物質,比如二氧化碳要變成新鮮的氧氣。所以在生命保障系統方面,與神舟五號比起來有很大的困難,要往前進一步。

  [主持人楊民青] 據“神舟五號”航太員楊利偉介紹,2003年10月,他乘“神舟五號”進入太空時,所攜帶的食品是普通的太空食品,不需要加熱、不需要加水。由於“神舟六號”飛行的天數長,航太員需要多天在軌道艙裏生活,因此,軌道艙配備有食具、復水設備、食品加熱器和廢物收集箱等,顯然比上次有新的進步。

 
編輯: system    
  查看/發表評論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