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六背景:我國的月球探測計劃
 
 
  來源:      日期:2005-10-17 11:07

    新華網北京10月17日電(王經國、何坤)實現月球探測是航太技術的一次飛躍,半個多世紀以來,月球探測一直是各國激烈競爭的科研領域。我國經過半個世紀的努力,已建立了能研製、生産各類航太器及運載火箭的完整的航太科技工業體系。2003年3月1日,我國正式啟動月球探測計劃——嫦娥工程,將對月球資源和能源以及特殊環境進行全面探測。這是繼發射人造地球衛星和突破載人航太之後,中國航太活動的第三個里程碑。根據我國的情況,並借鑒國外的經驗,嫦娥工程將按“繞”“落”“回”3個階段實施。

     “繞”即“環月探測”階段。將發射第一個月球探測衛星繞月飛行,目標是獲取月球表面三維影像,分析月球表面有用元素含量和物質類型的分佈特點,探測月壤厚度和地月空間的環境,並將圖像與數據發回地面。這一方案跨越前蘇聯和美國早期的硬著陸、近旁飛躍等步驟,直接進入繞月飛行探測階段。繞月軌道為極月圓軌道,可以對月球的所有表面進行控測。

     “落”即發射月面巡視車、自動機器人登陸月球,探測著陸區岩石的化學與礦物成分,測定著陸點的熱流、岩石剩磁和月表的環境,進行高解析度攝影和月岩的現場控測或採樣分析,為月球基地的選址提供月面環境、地形、月岩的化學與物理性質等數據。

     “回”即在實現月面巡視勘察與採樣後返回。發展新型月球巡視車和小型採樣返回艙、月表鑽岩機、月表採樣器、機器人操作臂等,在月面分析取樣、採集關鍵性樣品後返回地面。同時,對著陸地區進行考察,為下一步載人登月探測及建立月球前哨站的選址提供數據。(完)

 
編輯: system    
  查看/發表評論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