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間環境對航太員生理的影響
 
 
  來源:      日期:2005-10-14 10:08

 

  新華網北京10月14日電(記者王經國、黃明)航太員在太空飛行期間,時刻處在太空的特殊環境中。這種特殊的環境對於航太員的身體會不會有影響,有哪些影響?

     科學家們經過長期研究發現,太空的高真空、超低溫和強輻射環境,對人的血液、肌肉等的影響非常大。航太員進入太空時,由於體外的大氣壓力突然消失,體內的空氣會迅速膨脹,溶解在血液中的氮氣也會分離出來,形成氣泡,阻塞血管。同時,由於在太空中缺乏重力向下吸引,全身的體液開始向上半身和頭部轉移。這時航太員會出現頸部靜脈鼓脹,鼻腔和鼻竇充血。而體液的轉移會使人出現血漿容積減少,血液濃縮,導致貧血。

     太空中的射線,還有帶電或不帶電的高能粒子如果超過人體耐受空間輻射劑量的上限,會影響人的消化系統,損傷視網膜神經和腦神經,引起嘔吐甚至是死亡。若輻射量小,但照射時間長,累計起來的輻射量也將導致人的壽命縮短。

     微重力環境對於人體肌肉、骨骼也會産生影響。在地面上,肌肉的主要功能是保持身體直立姿勢和活動身體。在微重力狀態下,肌肉對抗重力以保持身體直立的功能消失,由於沒有這項功能,這部分肌肉就會逐漸萎縮。同時,骨骼也會發生變化,大量脫鈣。這種情況一方面容易引起骨折,另一方面會使體液中鈣的含量增高,繼而引發腎結石。

     微重力環境還會使航太員産生頭暈、目眩、噁心、睏倦等症狀,這種症狀被稱航太運動病。

     航太員在進入太空時和在太空飛行期間,由於載人航太器的飛行速度和高度,會出現長期失重、晝夜迅速交變,尤其是在起降過程中巨大的加速度和減速度、高強度的噪聲、劇烈的振動和猛烈的衝擊等,會使人體內部的液體和組織發生位移,引起胸痛、呼吸困難、肌肉緊張、充血、甚至會導致死亡。

     為了確保航太員在太空的生命安全,航太科學家們不斷地在環境控制和生命保障系統方面加強研究與探索,取得了一定成就。隨著人類對太空的進一步認識與了解,這些問題一定會得到解決。(完)

 
編輯: system    
  查看/發表評論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