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背景:人類載人航太之路
 
 
  來源:      日期:2005-10-12 08:59

 

  中新社北京十月十一日電 (記者 孫宇挺)回顧人類走過的載人航太之路,從一九五七年十月四日世界上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在前蘇聯拜科努爾發射開始,人類從此進入了利用航太器探索外層空間的新時代。

  一九六一年四月十二日:前蘇聯二十七歲的宇航員尤裏加加林乘坐“東方”號宇宙飛船環繞地球一週,成為飛出地球大氣層進入外層空間的第一人。這是人類航太史上的里程碑。

  一九六二年二月二十日,美國發射載人飛船“水星六號”繞地球飛行三圈,歷時四小時五十五分二十三秒。宇航員約翰格倫成為美國第一個進入地球軌道的人。

  一九六三年六月十六日,前蘇聯女航太員瓦蓮京娜捷列什科娃乘坐“東方六號”宇宙飛船進入太空,成為首位進入太空的女性。

  一九六五年三月十八日,前蘇聯發射“上升二號”飛船,航太員阿列克謝列昂諾夫完成了人類的首次太空行走。

  一九六八年十二月二十一日,美國發射載有波爾曼、洛弗爾和安德斯的“阿波羅八號”飛船。飛船進入距月面一百一十二公里的月球軌道上飛行了十圈,歷時二十小時六分鐘。這是人類首次實現載人繞月飛行。

  一九六九年七月二十一日,美國發射的“阿波羅十一號”飛船登月成功。宇航員阿姆斯特朗和奧爾德林成為首次踏上其他天體的地球人,邁出了人類的一大步。根據“阿波羅載人登月計劃”,美國此後四年間先後進行了七次載人登月飛行,其中成功六次,美國宇航員帶回地球的月岩、月壤標本總計達三百八十四點六公斤。

  一九七一年四月十九日,前蘇聯成功發射了世界上第一個試驗性載人空間站“禮炮一號”,標誌著人類的航太活動開始從規模小、飛行時間短的載人飛船進入規模較大、飛行時間較長的空間應用探索與試驗階段。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中期,又發射了新一代太空大型科學實驗室“和平號”空間站。

  一九七五年七月十七日,載著斯坦福爾德、斯萊頓和布蘭德的美國“阿波羅十八號”飛船與載有列昂諾夫和庫巴索夫的前蘇聯“聯盟十號”飛船在地球軌道上對接,開國際太空飛行合作之先河。

  一九八一年四月十二日,美國第一艘可重復使用的載人飛船“哥倫比亞”號太空梭首航太空成功。

  一九八四年六月七日,美國太空梭“挑戰者”號上的宇航員布魯斯麥坎德利斯使用載人機動裝置,離開太空梭三百二十英尺,實現了人類首次無安全索太空行走。

  一九八六年一月二十八日,美國“挑戰者”號太空梭起飛僅七秒鐘便發生爆炸,七名機組人員全部遇難。這是第一起最慘痛的航太事故。

  一九九八年十月二十九日,美國第一個進入地球軌道的宇航員約翰格倫以七十七歲的高齡乘坐“發現”號太空梭重返太空,從而成為航太史上最年長的宇航員。

  二00一年四月二十八日,首位太空遊客、六十歲的美國人蒂托同兩名俄羅斯宇航員一起搭乘俄“聯盟TM三十二號”載人飛船自拜科努爾發射場升空,兩天后飛船與國際空間站成功對接,蒂托在俄宇航員的陪同下進入國際空間站,六天后乘坐俄“聯盟TM三十一號”飛船返回艙返回地面,結束了這次引起全球轟動的首次太空旅遊。

  二00三年十月十五日九時整,中國自行研製的“神舟”五號載人飛船在中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這是中國首次進行載人航太飛行。乘坐“神舟”五號載人飛船執行任務的航太員是三十八歲的楊利偉。他是中國自己培養的第一代航太員。在太空中圍繞地球飛行十四圈,經過二十一小時二十三分鐘、六十萬公里的安全飛行後,他于十六日六時二十三分在內蒙古主著陸場成功著陸返回。

 
編輯: system    
  查看/發表評論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