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號:

不朽的精神 永恒的力量(2009-09-10)

時間:2011-02-03 14:58   來源:新華網

  不朽的精神 永恒的力量——寫在迎接新中國成立60週年“雙百”評選活動揭曉之際

  百年間風雷激蕩,中華兒女不懈求索,百折不撓;

  六十載滄桑巨變,神州大地英雄輩出,群星燦爛。

  創立和建設新中國的偉大歷程中,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産黨領導下,譜寫了中華民族歷史上最壯麗的篇章,涌現出眾多可歌可泣的英雄模範。

  一次震撼心魄的回顧,一次凈化心靈的洗禮。迎接新中國成立60週年,“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人物和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簡稱“雙百”) 評選活動今天揭曉。

  這是對英雄模範的深切緬懷,是對先進典型的熱情謳歌,更是對愛國主義精神的大力弘揚。億萬群眾穿越時空,走近那些一代代中國人耳熟能詳的傑出人物,重溫一段段感人的英模事跡,感悟英雄人物的崇高,增強愛國情感、陶冶道德情操、振奮民族精神。

  民族脊梁、時代先鋒、祖國驕傲--重溫過去、銘記歷史必將激發人民群眾的愛國熱情,堅定不移地永遠跟黨走,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走向新的勝利

  愛國,就像一面旗幟,指引著中華民族從遠古走向現代,從貧窮落後走向繁榮發展;

  愛國,又像一束陽光,照耀在每一個炎黃子孫的身上,溫暖著每一位華夏兒女的心田。

  中國共産黨領導的偉大事業,波瀾壯闊,英模涌現。一個英模就是一座愛國主義的不朽豐碑。

  新中國即將迎來60華誕,為深入開展群眾性愛國主義教育活動,中央有關部門于5月中旬聯合組織下發通知,拉開了“雙百”評選活動的帷幕。

  中央宣傳部、中央組織部、中央統戰部、中央文獻研究室、中央黨史研究室、民政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全國總工會、共青團中央、全國婦聯、解放軍總政治部等,從“雙百”評選活動一開始就吹響了“動員號”:

  ——要加強組織領導,把評選活動作為群眾性愛國主義教育活動的重中之重,作為當前宣傳思想工作的一件大事,擺上重要議事日程;

  ——要將評選標準原原本本地交給群眾,在推薦提名時,做到立足全國,著眼大局,打破地域、部門和行業界限,綜合考慮全國性人選;

  ——要規範操作,在提名推薦、投票評審、上報人選等環節程式上,做到科學週密、嚴謹細緻;

  ——要廣泛搭建群眾參與平臺,切實把那些群眾公認、反響良好、最有代表性的先進人物推選出來。

  各地方、各部門、各行業高度重視、積極響應、週密部署、廣泛發動,紛紛設立“雙百”評選活動組織工作領導小組,將全國組委會的工作部署落實到基層一線,實現統一指揮、統一行動。

  全國“雙百”人物評選産生

  “雙百”評選活動莊重、嚴謹。

  推薦候選人、確定候選人、投票評選、確定人選等階段緊張有序進行——

  “雙百”評選5月中旬啟動,各地方、各部門、各行業精心組織,發動群眾,由群眾直接提名推薦“雙百”候選人。

  6月底,全國組委會對各地各部門上報的推薦候選人提交評審組進行研究評審,根據群眾推薦情況,最終確定了300名正式候選人名單。

  300名“雙百”候選人,300種不同人生軌跡,在締造新中國和建設新中國的歷程中交集——

  從中國共産黨誕生到新中國成立的28年間,小葉丹、方志敏、趙登禹、埃德加斯諾……他們中有為了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英勇犧牲,值得永遠銘記的革命先烈;有為了黨和人民的事業不懈奮鬥的基層優秀共産黨員、戰鬥英雄和革命群眾的傑出代表;有堅決擁護和支援革命事業,積極從事進步活動的著名民主愛國人士和國際友人;有在全民族抗戰中頑強奮戰、為國捐軀的愛國將士。

  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樹起了時代的豐碑,谷文昌、王傑、丁曉兵、王進喜、容國團、王順友、常香玉……他們中有堅決貫徹落實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堅定理想信念,牢記黨的宗旨,廉潔奉公,一心為民的基層優秀黨員幹部;有為國家發展、民族振興、社會和諧、人民幸福作出重大貢獻的各行各業傑出代表;有在平凡崗位上做出不平凡業績的工人、農民、知識分子和解放軍官兵、青年學生的先進典型。

  7月20日,“雙百”正式候選人向社會公佈,並從公佈之日起到8月10日,接受群眾投票。各大報刊、網際網路站、手機報……從傳統媒體到新興媒體廣泛介入,“雙百”宣傳達到空前規模。

  “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人物和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評選結果,在萬眾矚目下終於揭曉了。

  “雙百”人物,一串串閃光的名字,雖然他們生活的年代不同、工作不同、事跡不同,但他們卻傳承著中華民族特有的優秀品質,心懷共同的堅定理想信念。

  “雙百”人物,一道道人生軌跡中所閃現的璀璨光華,匯聚了理想和信仰的愛國主義光輝。

  慶祝新中國成立60週年,是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的一個重要平臺,也是集中學習宣傳英雄模範人物的良好契機。

  從“雙百”人物身上,我們看到了個人命運與國家、民族命運的疊合。以“雙百”人物為代表的中國脊梁,他們的人生故事,折射出中國現代史和當代史的脈絡。

  “雙百”人物連接著過去、現在和未來,讓人們透過歷史的煙雲認識到:新中國是如何建立的、又是如何發展壯大的;中國為什麼選擇了今天這樣的道路,我們應該繼續朝著哪個方向前進。

  歷史不容忘卻;人民永遠銘記。深入開展群眾性愛國主義教育活動,使人們深刻認識到--

  沒有共産黨,就沒有新中國,就沒有祖國的繁榮富強和全國各族人民的幸福生活。我們黨始終代表中國先進生産力的發展要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要堅定自覺地永遠跟黨走,奮力開拓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局面。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一面凝聚全黨全國人民團結奮鬥的旗幟,是一面指導中華民族不斷走向勝利的旗幟。中華民族將始終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指引下,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從勝利走向新的勝利。

  億萬人民群眾擔當“主角”——重在評選過程、重在群眾參與、重在宣傳教育,新中國締造者、建設者、見證者的“雙百”人物評選經得起人民群眾和歷史的檢驗

  海推,讓“雙百”候選人從人民中來,經得起人民群眾和歷史的檢驗。報效祖國的人,共和國永遠不會忘記;服務人民的人,必然得到人民的愛戴。

  6月的一天,“雙百”組委會收到一封來自廣東的信。十多頁紙上以飽含熱情的筆墨深情,敘述了革命烈士葉挺的一生。

  原來,廣東省革命老戰士楊濤從《廣州日報》獲悉“雙百”評選活動的消息後,立即給組委會寫信,推薦自己當年的老團長、革命烈士葉挺。

  江蘇鹽城濱海縣72歲退休幹部董桂潛,專門給省“雙百”評選活動辦公室寫來推薦信,推薦錢學森和陳嘉庚為“雙百”人物,並用工整的小楷附上簡要推薦理由和事跡材料。

  群眾參與評選的廣度和深度,標誌著活動的宗旨和成效,取決於評選的宣傳與組織力度。各地方、各部門、各行業垂直組織發動,橫向聯繫促動,密切配合,共同推進評選活動。

  各地及時向社會公開電子郵箱、通訊地址、熱線電話等聯繫方式。廣播、電視、報紙、手機短信、網上留言、網路部落格等現代傳播方式和手段,搭建群眾樂於參與、便於參與的平臺,努力擴大活動的覆蓋面和影響力。公安部宣傳局負責同志做客公安部網站,為廣大公安民警和網民講解活動要點;解放軍總政治部邀請專家和全軍英模代表,在全軍政工網舉行嘉賓訪談。

  湖南、重慶、河北、四川等省市,讓鄉村和社區負責人當群眾推薦提名的組織員、宣傳員和資訊員;遼寧、福建、江蘇等省組織企事業單位廣大幹部職工以黨支部、工會小組、團支部、車間為單位,積極參加評選推薦。西藏拉薩等地運用流動廣播、宣傳單等形式動員牧區群眾參加推薦活動。

  7月20日,是全國“雙百”人物公眾投票的第一天。中央各大報刊和全國448家地方報紙、都市類報紙刊發了公眾投票啟示、投票規則和候選人事跡。“雙百”評選投票頁面正式在人民網推出,新華網、中國經濟網等網站也在各自專題內設置連結到人民網的投票窗口。中國移動、中國聯通等通信運營商開通資訊渠道。湖南、廣東、浙江等省利用手機報、手機短信等手機媒體宣傳“雙百”評選活動。各地把投票活動作為評選的關鍵環節,採取各種辦法動員群眾投票。座談會、宣講會、演講賽、文藝演出、故事徵文……各地各部門採用各種活動形式,向廣大群眾宣傳英雄模範的先進事跡,幫助和引導群眾開展投票。

  握筆填寫選票,深情凝注筆端;手把滑鼠點擊,熱情網線傳遞。

  在重慶,市委市政府領導以普通黨員的身份,與市黨政機關工作人員一道,投下莊嚴一票;各區縣召集了1700多名大學生志願者,騰空了300多家網吧,手把手地教大家投票。重慶市酉陽縣木葉鄉大學生“村官”姚登勇,背著“移動票箱”,冒著酷暑,行走在大山中,將2580張選票送到了學堂村群眾手中,同時把群眾填好的選票收回。

  在天津,有關部門還印製了60萬份“雙百”人物評選活動選票,下發到全市18個區縣和11個系統的基層單位。

  在黑龍江,大慶油田評選活動深入到車間、班組、井站、工地。黑龍江省楊子榮烈士紀念館、鐵人紀念館、馬永順紀念館人頭攢動。遊客們在聆聽了英雄們可歌可泣的事跡後,主動走到投票桌前認真填寫選票。

  江西井岡山、瑞金、吉安等地革命老區的幹部群眾積極投票,並舉辦傳唱紅色經典歌曲的納涼會,用動人的旋律,表達對英雄的景仰,對歷史的緬懷。

  江蘇淮安市6萬張選票被一搶而空……

  億萬群眾參與,讓“雙百”充滿生機和活力。從提名到投票,全國參與評選活動的人次已經超過1個億。

  “這次評選活動方式非常好,把推薦的權利交給了群眾,只要是我們喜愛的都可以推薦。我們要珍惜這次評選推薦的機會,把自己喜愛的英模人物評選出來。”湖南常德市、天津和平區等一些社區居民紛紛稱讚。

  共産黨是好領導,社會主義旗更高;

  改革開放萬眾沸騰盡歡笑,偉大祖國道路光明前途好;

  全國各族人民共同團結奮鬥、共同繁榮發展不動搖。

  新中國締造者、建設者、見證者的事跡感動人民、精神鼓舞群眾。共産黨好、社會主義好、改革開放好、偉大祖國好、各族人民好,根植於人們內心的時代主旋律,隨著活動的深入推進在全社會集中唱響。

  英模熔鑄的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世代相承、薪火相傳——榜樣的力量必將激勵全國各族人民學習英雄模範愛國奉獻的崇高精神,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力量

  榜樣是一種態度,是一種動力,是一種力量,更是一面旗幟——

  “‘雙百’評選活動,讓我們又一次重溫了英雄模範們的先進事跡,無論是戰爭年代、還是新中國建設時期,以及改革開放的今天,這些英雄模範為了國家和人民利益執著追求、頑強拼搏、無私奉獻的精神,永遠值得我們紀念和學習。我們要以英雄模範人物為榜樣,為家鄉發展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把家鄉建設得更加美好”。參加評選的幹部群眾都表達了共同的心聲。

  8月5日,這是一次特殊,而又普通的“雙百”評選投票。

  投票的地點很特殊——重慶南川監獄某監管區,投票的人群很特殊——幾百名服刑人員。説這次投票普通,因為它是億萬人民群眾“海選”中的一朵浪花。

  監管區人頭攢動但井然有序。江姐、邱少雲、劉文學、趙世炎……30多幅張貼著“雙百”候選人先進事跡的展板立在醒目位置,幾百名服刑人員眼中不時閃過感動的淚光,在展板前駐足良久、感慨不已。

  隨後,許多服刑人員主動領取了選票認真填寫,並在投票箱中投下了莊嚴的一票……廣大服刑人員紛紛表示要以英模為榜樣,踏實改造,爭取早日回歸社會。

  榜樣的力量教育人、鼓舞人、激勵人——

  “雙百”人物評選期間,北京市朝陽區的一位網友張建國,在網路上講述了他與“80後”的女兒進行過幾次有關人生的“代際對話”。

  女兒是家中的“獨苗兒”,對生活和未來有著自己的解讀。可就在評選活動開始後,剛參加工作的女兒談起了對勞模張秉貴的敬佩。讓父親驚訝的是:她娓娓談起張秉貴作為一個普通售貨員的“一團火”精神和“一把抓”絕技,比自己原先知道的還要多。

  8月1日,平常工作繁忙的張建國專門抽出時間,和女兒一起去張秉貴曾經工作過的北京百貨大樓,拍下他的雕像。不久,女兒通過網際網路,為“雙百”評選活動投上了心中的一票。

  “邱少雲為了戰鬥的勝利犧牲了,我要投他一票。”在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曾和邱少雲並肩作戰的78歲老人儲再傳投票時,回憶起邱少雲犧牲時的情景,忍不住老淚縱橫……

  吉林延邊州村民金吉彥含著熱淚指著村邊的烈士碑説:“太好了,應該評一評,共和國能有今天不容易,是犧牲了多少人才換來的啊!”

  不少企業抓住“雙百”評選的機會,學榜樣促進生産。神華集團、鞍鋼、中化集團等中央企業把“雙百”評選活動與積極調動全系統廣大幹部職工應對危機、推動發展的積極性結合起來,進一步增強企業廣大幹部職工應對危機的信心和能力,為全面實現全年經營目標奠定堅實的基礎。

  英模的事跡傳遍神州,英模的精神激勵人民。

  銘記歷史,鼓舞現在、照亮未來——

  在山東,中國石化集團公司十佳“安全標兵”周亮激動地説:“‘鐵人’王進喜的事跡今天讀來仍然讓人熱血沸騰,‘鐵人’精神不會老,‘鐵人’永遠是我們石油石化工人的楷模,我投他一票!”

  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出現了漢族、維吾爾族、回族、哈薩克族等各族群眾一起填寫選票的景象。許多幹部群眾深有感觸地説,“他們的事跡再次生動地證明,漢族和少數民族相互離不開,各少數民族之間也相互離不開。”

  網頁點擊、線上討論、寄語留言、獻花鼓掌……網民們在投票的同時被英模人物的事跡感動著。人民網、新華網、東北新聞網……一個個飽含深情的跟帖上,網友們留下熾熱的感言。

  “吃您的飯,不投您票,不厚道,要知道您解決了多少人吃飯的問題,繼而避免了由此産生的紛爭,避免了戰爭。”網民劉錚對袁隆平表達著誠摯的敬意。

  部落格、論壇、QQ、MSN等網路空間裏洋溢著青少年礪志成才、奮發進取的信心和勇氣。

  “我今年12歲,前幾天媽媽和我一起讀報紙上‘雙百’候選人的故事,在讀到戴碧蓉的時候,媽媽感動得哭了。我也覺得她捨己救人尤其是救和自己無親無故的人,確實很偉大。我要好好學習,今後也應該成為這樣無私無畏的人。”網民典典的留言充滿了感動。

  評選活動激發了人們見賢思齊、比學趕幫的熱情。

  一位公安幹警在部落格中寫道:“這幾天通過報紙和網路,反覆閱讀學習‘雙百’候選人的事跡,心中總有一種感動在奔涌。我真切地理解了什麼叫偉大,什麼叫崇高。作為一名共和國警察,維護正義,獻身使命,我時刻準備著。”

  “英雄不是一個簡單的符號,‘雙百’人物是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的縮影。對英雄形象的重塑和追求,應該是一個持續的過程。”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研究院副院長胡大平表示,“大力弘揚民族精神,不僅僅是在新中國成立60週年,在以後的百年乃至更久,都需要將這樣的工作,大力、深入、踏踏實實地進行下去。”

  一種精神只有轉化為人的價值觀念和行為方式,成為人們的行為準則,成為大眾的普遍行為,才能根深葉茂、代代相傳。

  南開大學馬克思主義教育學院副院長紀亞光表示,“雙百”評選恰逢其時,學院會把評選活動融入到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各個環節和方面,使評選活動成為青年學生了解中國現代史、革命史、改革史和發展史的過程。對英雄的宣傳不但要在教育領域開展,也要遍佈于社會生活中,讓青年一代以學習“雙百”人物評選為契機,把民族精神融入這個改革開放的大時代,傳承下去。

  一位英雄“站”起來,就是一本鮮活的教科書,使群眾性愛國主義教育變得更加具體生動;

  一位英雄“亮”起來,就在社會上樹起一面旗幟、一個標桿,使群眾在學習工作生活中確立起一種正確的價值導向。

  無論是在革命年代還是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過程中涌現的英雄模範,都將化為共和國的集體記憶,歷久彌新。

  “雙百”人物身上煥發出的精神力量,使得中華民族飽經苦難卻屹立不倒,才有了偉大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誕生和富強。

  今天,新中國已經走過60年光輝歷程。“百年風雲,滄桑巨變,無數忠魂。……有楷模事跡,天感地動;英雄壯舉,震撼乾坤。逝者已去,典範永存,德澤世代記心中”。一位網民作賦《沁園春》抒發了億萬人民群眾的內心感受。

  在這裡,國家是一座豐碑,凝聚著每位英模的信仰;

  在這裡,祖國是一座聖殿,聳立在億萬國人的心中。

  “雙百”英模表現出的堅定理想信念和崇高人生境界,猶如鑽石,亙古不變,熠熠生輝;猶如太陽,溫暖、激勵人們奮發圖強。

  “雙百”英模身上集中體現出來的崇高人格和民族精神,成為中華民族戰勝一切艱難險阻的強大精神動力。

  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時代的潮流浩浩蕩蕩。榜樣的力量必將激發華夏兒女的愛國熱情,激勵全國各族人民繼續解放思想,堅持改革開放,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努力奮鬥。

  新聞中心 兩岸 社會 國際 臺灣頻道

編輯:王怡然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