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號:

“雙百”評選帶給人們的精神體驗:穿越時空的心靈對話

時間:2011-02-08 13:52   來源:人民日報

  “雙百”人物評選,給人們帶來共同的精神體驗

  穿越時空的心靈對話

  “在那麼多候選人中,鄭重選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人物、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是件很難的事。好在投票過程本身已讓人獲益匪淺,其實無論最後誰當選,每位候選人都值得尊敬,都應該被銘記。”19歲的北京女孩孫蓉這樣説。

  六十載滄桑巨變,神州大地英雄輩出,群星燦爛。

  百年間風雷激蕩,中華兒女不懈求索,百折不撓。

  新中國成立60週年前夕,一項名為“雙百”評選的活動引起廣泛關注。億萬群眾通過媒體,重新走近那些一代代中國人耳熟能詳的傑出人物,重溫一段段艱辛而感人的歷史故事。

  由群眾直接提名産生候選人,並投票確定正式人選,這種形式受到網民的歡迎。一時間,“雙百”成為網路熱詞,“雙百”評選成為網路輿論的焦點、亮點。眾多網民通過網頁點擊、線上討論、寄語留言、獻花鼓掌等形式,學習先進事跡,關注評價進程,交流心得體會。截至8月9日,僅人民網“雙百”評選專題網民點擊量,就超過1億人次。

  網民趙正濤説:“我是含著淚看完這些英雄模範人物事跡簡介的,其中的許多英雄都為中國革命獻出了自己年輕而寶貴的生命。我以一名中國共産黨員的名義,向英雄模範致以崇高的敬意。”

  他們連著過去和未來

  1927年4月28日,絞刑架下,中國最早的馬克思主義者李大釗發表了最後一次慷慨激昂的演説:“不能因為你們今天絞死了我,就絞死了偉大的共産主義!我們已培養了很多同志,如同紅花的種子,撒遍各地!”

  80多年過去了,這些“紅花的種子”早已在中國大地上開花、結果。共和國和她的兒女沒有忘記這些先驅。

  “雙百”評選啟動以來,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王東經常來到燕園深處李大釗烈士的雕像前,駐足瞻仰,靜思默想。王東説,跨越近一個世紀,從新中國成立前的英雄模範人物,到新中國成立後的感動中國人物,300名候選人的人生壯劇,始終是以國家、民族的命運作為背景的。

  “從300位候選人身上,我們看到了個人命運與國家、民族命運的疊合。”當代中國研究所研究員劉國新説,以這300位人物為代表的中國的脊梁,他們的人生故事,折射出中國現代史和當代史的脈絡。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舊中國,歷史使命是什麼?就是救亡圖存、民族獨立。”劉國新説,此時,涌現出李大釗、蔡和森、瞿秋白、魯迅、聞一多、鄒韜奮……他們走出平靜的書齋,走進時代的激流,有的作為黨的領導人,成為職業革命家;有的投筆從戎,成為革命軍隊的指揮員;有的追求真理,為尋求光明而甘於獻身。新中國成立後,歷史使命又是什麼?就是建設新中國,讓祖國強大、人民富足,實現國家現代化和民族復興。於是,有了錢學森、蔣築英、羅健夫、袁隆平、吳大觀……他們懷著強烈的責任感,用自己的知識和才華為新中國巨變作出重要貢獻。

  300位人物連著過去、現在和未來,讓人們透過歷史的煙雲認識到:新中國是如何建立的、又是如何發展壯大的;中國為什麼選擇了今天這樣的道路,我們應該繼續朝著哪個方向前進。

編輯:吳怡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