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政協成立60週年 -- 人物訪談

馮理達女士憶愛侶羅元錚:是同志是親人

時間:2009-09-03 14:42   來源:人民政協報
  8月31日,是著名經濟學家羅元錚先生逝世一週年的日子,在京的經濟界人士、羅先生的生前好友、學生和親朋等齊聚全國政協金廳,和馮理達女士一起,以探討羅元錚思想理論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緬懷之情。

  在經濟界同仁們眼中,羅元錚是個出色的經濟學家,他不僅深入研究世界經濟,又著力探索國內經濟問題;既長期從事經濟研究工作,又積極參加社會活動與經濟管理。早在1947年的大學畢業論文中,他就開始“探討中國農村的建設與發展問題”。在1977年4月,他在《人民日報》發表了《自力更生和洋為中用》的文章,提出了在自力更生的基礎上實行對外開放的戰略思想,這在當時是非常有遠見卓識的。在學生們眼中,羅元錚又是個誨人不倦的老師,他非常注重培養經濟學人才,除了在北京大學等20多個大專院校兼任教授或顧問,還應聘擔任日本早稻田、英國康橋大學的特邀教授。在親人朋友們眼中,他又是個充滿情趣和關愛、德高望重的長者。但在馮理達心中,羅元錚不僅是親人,又是同志,是陪伴自己走過半個多世紀的的愛侶。

  他們相識是在1944年底,那時,羅元錚是成都華西大學的二年級學生,馮理達是齊魯大學的學生。當時成都五所大學都成立了學生合唱團,並輪流到各校去演唱,這兩人一個是男高音,一個是女高音,並且都擔任領唱,所以很快相戀了。隨後,1945年,成都發生了轟動全國的“校場口事件”,馮玉祥將軍在《新華日報》上發表抨擊事件的戰鬥檄文。作為青年學子的羅元錚對此事件極為關注,因此當他看到馮將軍的詩文時,對馮將軍的戰鬥精神和崇高氣節格外敬佩。當時,羅元錚正在學校和同學一起創辦進步週報《人民與時代》,為了擴大影響,委託馮理達請馮將軍題字。馮理達沒有直接給在重慶的父親寫信,而是把信寫給了母親李德全,讓母親來請父親題字。細心的母親覺察到了女兒的心思。第二年春,她在視察都江堰後來到成都,親自“考察”這個女兒鍾情的年輕人,並欣然同意了他們的婚戀之事。當年5月,母親李德全帶領羅元錚和馮理達來到重慶,把羅元錚介紹給了馮玉祥將軍,給這兩個年輕人訂下了終身大事。

  他們的婚禮是極其簡樸的。1947年中秋佳節,馮玉祥將軍、李德全女士和羅元錚、馮理達一起由美國西部城市伯克萊駕車前往東部城市紐約、準備領導反對美國援蔣鬥爭,就在途中,為兩位年輕人舉辦了婚禮。他們的婚照,是在美國一個名叫“愛鎖”的小鎮路旁,請過路人拍攝的。

  但簡樸的婚禮,卻更反襯出他們之間的深情厚意。正如他們當初拍照的那個小鎮的名字“愛鎖”,此後半個多世紀,兩個相愛的人相濡以沫,兩顆心始終緊緊“鎖”在一起。

  1948年,在橫渡大西洋勝利號海船歸國途中,羅元錚曾引古語贈馮理達一首詩曰:“皚若山上雪,皎若雲間月。直若朱絲繩,清若玉壺水。”在他心中,妻子就是那樣的聖潔可愛。在1956年6月14日,中央領導在中南海接見參加制定長期科學規劃的學者,羅元錚出席後盼望馮理達早日從前蘇聯學成回國,夫妻攜手參加祖國建設,因此寫了首《盼歸》的詩寄給了馮理達:“故園蘭竹正逢春,中南海裏會群英。北國天寒地又凍,盼你載譽早回程。”

  1997年中秋節,是羅元錚和馮理達金婚紀念日,當時正值中國共産黨的十五大勝利召開,經友人提議,他們將紀念活動提前到十五大開幕前一天舉行,以賀雙喜臨門。十五大閉幕,朋友們歡聚一堂,“迎金秋日,慶十五大”,會上有人倡議金婚夫婦表演節目。羅元錚的妙語連珠贏得了滿堂彩。他説:“我們之所以恩愛如初,一是平等。當我們意見一致時,絕對聽我的。當意見分歧時,絕對聽她的;二是民主。小事聽她的,大事聽我的,可我們家從來沒有過大事。”

  所有這些美好回憶,都深深藏在馮理達的心中,使她感覺羅元錚從來就不曾離開過。因此,在座談會上,她懇切地對朋友們説,羅元錚去了,但今天我們不只是追悼和紀念他,而是希望他的思想和理念在新時期有新的發展。這就是馮理達懷念愛人的方式。
編輯:李丹
台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