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時政-人大政協十屆一次會議-兩會側記
兩會側記


 

本山當代表不變本色 自封農民代表不認知識分子
 
 
  來源:      日期:2003-03-09 09:32

    新華網北京3月8日電(記者朱玉) 人大代表趙本山,今朝進京開會來。
  趙本山當人民半生,做代表頭回。聽説他要在會上發言,遼寧團的工作人員生怕新科人大代表趙本山不熟悉參政議政過程,講起話來荒腔走板跑了題,好心好意地一晚上跑來4次提醒他:“本山哪,別忘了寫個發言提綱啊。”趙本山不從,他不習慣照稿子念,他以前唯一一次照著稿子讀還把講稿拿倒了。再説,政府不就是想聽人大代表説實話嗎?提綱可以不寫,不能把性格整沒了,趙本山要來個實話實説。
  趙本山代表開始參政議政了,一開口説話,他的幽默細胞就一股股地往外冒,捂都捂不住。
  他先縱論了5年來的亞洲金融危機、國內洪災氾濫,然後審議政府工作報告:“在這種情況下,我們上屆政府還是緊抓務實,加速發展經濟,‘務’得很‘實’啊!”全場大笑。
  趙本山代表繼續發言。別人樂翻了天,他可很嚴肅:“能有這次參加人代會的機會,真是沒想到啊,人民把我破格提拔上來當代表了!”
  哈哈哈哈,整個會場笑得東倒西歪。
  當演員的,無不希望自己有張著名的臉;可太著名了,也會給自己找來麻煩。偏偏趙本山又不是一個“破帽遮顏過鬧市”的人。按他的理論説,努力了這麼多年才讓全國人民認出自己來,哪能再把自己遮上?那不是虛偽嗎?再説,趙本山就是戴個墨鏡也沒用,人民的藝術家嘛,人民僅從他面容的局部就可以認出他來。
  藝術家是人民封的,代表也是人民選的,在其位要謀其政,趙本山代表此次要替人民呼籲的是農村文化問題,這一問題是他從自己的本行上體察到的。
  按遼寧團人大代表的行業分類,國家一級演員趙本山是知識分子代表,他心裏又是一個不從,他堅持把自己封為農民代表。這是一個讓他心裏妥貼和有認同感的職業。農民代表知道農民想要什麼,吃穿不愁的農民需要的是精神“口糧”。趙本山從小就是種“精神口糧”出身,黑土地上的土曲“二人轉”與趙本山,緣份至今沒散。可幾年前他發現,作為東北農村主要娛樂方式的“二人轉”變了色,它葷口不斷,幾乎變成掃黃對象了,趙本山從心裏心疼這已有300年生命的民間戲劇,作為從二人轉起家的演員,他覺得有責任不讓這個戲劇在自己這輩人手裏“江山變色”,繼續糟蹋下去。
  趙本山提倡“綠色二人轉”,要保存它人民喜聞樂見的核。他嚴令學生們:“一句黃話不許説!”一律要憑真本事、靠絕活吸引觀眾。這還不夠,他還要“更深的綠”,借自己主演的電視劇《劉老根》熱播,在瀋陽開了兩處“老根劇場”,包括他自己在內的著名演員照片貼了滿墻,大紅燈籠高高挂起,趙本山要讓觀眾一進劇院就覺得被藝術震懾;同時,以“農村包圍城市”形式打出藝術名聲的趙本山,要從城市帶著乾乾淨淨、漂漂亮亮的“二人轉”再回到農村,他要儘自己的力培養觀眾上乘的口味。第一次來開“兩會”的趙本山就把自己對農村文化的焦慮在大會上説了。會議的剪報記下來的話保留了趙本山所談內容的精髓,卻多少失去了語言的鮮活,但有關趙本山對於農村文化200字的發言內容裏,出現了10處“農村”“農民”的字樣,平均一口一個農民。趙本山既沒忘了黑土地,也沒忘了土哥們兒。家鄉自小一起長大的弟兄們,只把趙本山當榮耀,不把他當明星,見了面還是拍拍打打的,親熱得不成;他們決不會去恭維趙本山,趙本山也從不懷疑他們對自己的感情——那是小時候在一起摸爬滾打出來的情份,不注水,結實得沒法説。趙本山也沒有忘了帶著煤末子的黑哥們兒。趙本山拉上二人轉小劇團去鐵嶺的礦上慰問,就在大劇場裏連演兩場,1500人的劇場,賣出2000張票,500名礦工和家屬,站著看完了“二人轉”大明星們的演出。趙本山的可貴之處在於返璞歸真,即使他現在全國著名,也沒有想過背叛自己的血脈和根基,沒有試圖把自己編成一個大戶人家流落鄉村的後代,更沒有佯裝高雅。一個名人難就難在永保純樸本色,那是本山本色。(完)
 
編輯: system       查看/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