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港澳僑
 
 
 
港報:“兩會”落下帷幕 中國將迎來新一輪巨變

  時間:2006-03-14 15:39    來源:     
 
 

    新華網專稿:歷時近兩周的2006年“兩會”於今日落下帷幕。本次會議所涉及的議題引起了海內外媒體的高度重視,其中“十一五”規劃的重點、“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這一歷史任務的提出,以及會議對增強創新能力的大力呼籲等,更是媒體關注大焦點。香港媒體對本次“兩會”行將産生的影響作了這樣的展望:今年“兩會”後,中國又將迎來一場巨變,它可望將中國帶入社會主義的新時代;中國8億農民享有亮麗的未來不再是夢想。

      “十一五”規劃將帶來巨變


   香港《星島日報》3月13日文章:要認識“十一五”巨變

     全國人大和政協兩會已近尾聲,今次開會重點是通過中國第十一個五年規劃,全國人大在本週通過規劃後,中國又會發生另一場巨變。

     “十一五”規劃有兩大重點,第一是破解“三農”難題,第二是增強創新能力,推動産業結構提升。

    中央政府對農村問題高度重視,今年中央下達的第一號紅頭文件,就是講“三農”問題。過去20多年,中國經濟改革的重點向城市傾斜,集中發展城市、特別是東部沿海,結果沿海城市的確富起來了,而農村貧窮依舊,主要靠部分農民離開土地到城市打工,賺錢回家鄉,農村人民才能間接受惠。


     內地視發展農村為未來重點攻堅項目,解決經濟發展的瓶頸,亦只有確保農民收入增加,讓他們分享經濟成果,才能保持農村的政治穩定。 

     權威人士解釋,過去中國經濟在解決溫飽的階段,“三農”問題還可以在農村內部解決;如今要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只靠農村自己,解決“三農”問題就很難有大突破。所以,“十一五”的新思路是把城市和鄉村統籌發展,要把增加農民收入,放到國民收入再分配的角度來想,當中最關鍵的政策是“通過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援農村”。具體的做法是建立機制,由國家財政直接補貼農民,穩定增加對農村的投入,以至保障農民的合法權益。


     權威人士説,到2010年,全中國的城鎮化水準只有47%,即使將來城鎮化水準到達70%的高水準,中國仍有四五億人住在農村,所以在積極推進城鎮化的同時,也要把農村建設好,大力加強農村的道路、通訊、電網、飲用水、垃圾收集處理等。同時亦要將公共服務的覆蓋擴大到農村。以前城市居民享用的服務比農民多很多,“十一 五”期間則要重點加強農村的義務教育和公共衛生、加快建立新型的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等。 

     中國將迎來社會主義新時代

    香港《南華早報》3月13日文章:中國社會主義新時代

     溫家寶總理本週在向人大提交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勾勒了中國大陸改革歷史上前所未有的政策轉變。其中包括兩個部分:一是他所提到的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二是增加貧困農村地區的基礎建設投資。
  其獨特之處在於政策重點從城市轉移到了農村。這種新舉措表明政府希望重新規劃中國大陸的發展途徑。如果計劃能得以貫徹實施,那可能意味著一個新的改革時代的開始。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計劃不僅是對長期未被重視的農村貧困人口作出的回應,而且也是為安撫最有可能製造社會不安定的那些人而採取的舉措。

     政府官員感覺到了民眾情緒的變化,因此徵求了社會學家、社會工作者以及社會政策和公共管理專家的看法。

     收入相差懸殊和社會不公正現象是驅動政府最近進行政策調整的重要因素。這些問題也是中國進行了近30年的市場化産生的某些不良後果。

     一個改革的新時代可能是一個理智和英明決策時代的開端。在這個改革的新時代,中國將解決社會不平等問題。

      “中國農民亮麗未來不再是夢”

     香港《亞洲週刊》3月19日一期(提前出版)文章:讓8億農民不再收割痛苦

     中國8億農民的亮麗未來不再是夢?他們必須走出中國現代化歷程被遺忘的角落,不再收割痛苦。這是今年人大政協兩會所釋放的資訊,展示中國政策開始大轉移。

     十屆人大四次會議審議通過的政府工作報告,全面定調中國新發展路徑,將以往片面突出城市和工業發展、犧牲農村和農業發展的模式,作出全面扭轉。多年來,中國經濟的發展是透過犧牲農村來支援城市發展。農民是社會改革成本的承受者,已經成為弱勢群體,生存和生活面臨巨大壓力,由於貧富差距、城鄉差距繼續擴大,造成了不容忽視的社會裂痕。這一現狀無疑進入了中南海的視野:這不利於國家的整體發展與社會和諧。新近開始的新農村建設是中南海自上而下推動的,是執政當局的政策傾斜。

     現在中國政府再次以社會主義的名義擁抱8億農民,揚起“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旗幟,從今年開始,在相當一段時間內貫徹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援農村的方針,要改變8億農民被現代化遺忘、在改革開放中被邊緣化的歷史。

     農村富裕了,中國就富強了;還農民富裕的願景,才能實現中國走向全面小康,這個理念已成為政府的共識,也成為中國實現鄧小平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進而實現全面富裕理想的時代轉折。中國政府越來越意識到,中國13億人的幸福是建立在中國農民幸福基礎上的。這也是共産黨從革命黨向執政黨轉化的政權保衛戰,共産黨和農民 唇齒相依,早年推翻“三座大山”,改革開放重塑市場經濟,都以農村包圍城市的方式。這也是中國全面實現小康的攻堅,前程依然遍佈荊棘,人才匱乏、農村長期負債、農民基本權利遠不如城市的種種苦況,都是對中央建設“新農村”的考驗,絕不可低估農村舊顏換新貌的困難。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歷史任務就從本次“兩會”正式拉開序幕。今年是“十一五”規劃實行的第一年,政府把“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定為重要國策,體現了中央推進中國實現全面富裕的決心。

來源:新華網

 
編輯:syst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