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分析
 
 
 
注重品質、創新 中國經濟增長將開始理性回落

  時間:2006-03-07 09:46    來源:     
 
 

     新華網北京3月6日電 溫家寶總理5日在人大會議上首度公佈“十一五”(1996—2010年)年均經濟增長預期目標是7.5%,這意味著中國經濟在經過27年的高速增長後將要適度回落。

     在過去27年裏,中國經濟年均增長超過9%,去年達到了9.9%,創造了令世界驚嘆的“中國奇跡”。這個最新透露出來的指標以及“十一五”規劃綱要草案,在“兩會”代表委員以及經濟專家中引起了熱烈討論。比較普遍的看法是,這一速度傳遞的資訊非常豐富。人們認為,經濟增長雖然回落,卻是積極的和理性的。它並不意味著經濟的滑坡——更不是蕭條,而是要爭取更加繁榮。“發展是硬道理”的方針沒有絲毫改變。去年底,隨著中國首次經濟普查結果的公佈,經過“統計機器”精密測量後的2004年,中國經濟一下子長大了約17%。國家統計局説,2005年中國的經濟規模已躍居世界第四位。

     “年均7.5%的增長速度並不慢,因為中國已經是一個規模很大的經濟體。”全國人大代表、中國人民銀行上海分行行長胡平西説,“世界頭號經濟大國美國,若它的增長速度在3%以上已屬很高,隨著‘塊頭’越來越大,中國的經濟增長也會適度回落。”

     中國“十一五”規劃專家組成員、清華大學中國國情研究中心主任胡鞍鋼認為,7.5%可能是“十一五”規劃中最容易實現的發展目標。根據他的計算,1978年以來中國經濟的長期增長潛力在9.3%-9.5%之間,而中國的人口增長率已經降至千分之六,這意味著今後5年中國的年均經濟增速很可能超過7.5%。不過,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主任王夢奎代表認為要實現這一目標並非易事。他指出,中國經濟面臨的不健康因素很多,如經濟結構不合理、自主創新能力不強、增長方式轉變緩慢、能源資源消耗過大、城鄉區域和社會發展差距大等,不能完全排除經濟大起大落的可能性。因此,他説,如果真能實現7.5%的預期增長目標,那將是“非常理想”的。

     人們注意到,溫家寶總理在作政府工作報告時認為“這個目標是積極的,經過努力是可以實現的”,但他強調,這個目標是建立在優化結構、提高效益和降低消耗基礎上的。他要求各地不要片面追求和盲目攀比速度。“隨著科學發展觀的提出,中國經濟增長迫切需要從量的擴張轉向質的提高。”胡平西説,“若今後五年仍要保持9%以上的增長,中國的經濟發展恐怕就難以可持續。”

     “十一五”規劃在提出年均經濟增長7.5%目標的同時,也首次提出單位國內生産總值能源消耗下降20%的目標。胡鞍鋼認為,實現能耗降低的目標可能是今後五年中國所有發展目標中最難實現的一個,但這是政府已經公開承諾的“約束性目標”,具有法律效力。他説,“這充分説明,“十一五”期間中國發展的最重要特徵,是從以往20多年來以GDP為中心的快速發展軌道轉入以人為本和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軌道。”

     要達到“十一五”的目標,中央政府強調要立足於擴大國內需求、優化産業結構、節約資源保護環境、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深化改革開放和以人為本來推動發展。在堅持“發展是硬道理”的基礎上,中國新的五年規劃充分體現了“發展必須是科學發展”的重要思想,強調要立足於擴大國內需求、優化産業結構、節約資源保護環境、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深化改革開放和以人為本來推動發展。

     從已披露的綱要草案看,“十一五”規劃採用國際通行的做法,將發展目標加以指標化和定量化,就經濟增長、經濟結構、人口資源環境、公共服務人民生活提出了22項指標。各項目標的設計明顯淡化和縮小了基於市場機制配置的經濟增長率的目標(只有6項),同時明顯地擴大和強化了政府必須履行的公共服務目標和可持續發展目標(有16項)。

     全國政協委員段永基指出,如果説以往中國經濟的增長主要是靠“投資拉動、工業挂帥”,那麼,“十一五”期間,中國將發生向“內需拉動、創新挂帥”的轉型。這個深刻變化的著力點是品質、是創新。

 
編輯:syst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