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反應
 
 
 
外報:各方倚重 中國國際角色正經歷劃時代轉變

  時間:2006-03-03 10:26    來源:     
 
 

  中新網12月30日電 聯合早報今天刊發評論員杜平的文章説,中國國際角色正在發生歷史性轉變。不僅在國際貿易中,而且在國際政治和安全事務中,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都需要中國的支援,需要倚重中國的分量。

     文章説,在1955年萬隆會議之後的數十年時間裏,中國的國際身份一直是第三世界國家的領導者,以維護髮展中國家的利益為其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標之一。冷戰結束之後,中國開始以靈活策略處理某些重大國際事務,但其國際身份和角色定位依然維持不變。然而,最近若干年來,由於經濟和社會的發展階段在不斷上升,與發達國家之間的利益交織越來越深廣,因此,中國在很多國際事務中,往往會感到受到角色的局限。

     對世貿爭執適度超脫

     自從在2001年底加入世貿組織之後,中國國際角色的定位再次受到考驗。在道義上,作為發展中國家,中國理所當然地應該站在發展中國家一邊,維護它們的利益。但是,基於維護國際體系的責任和自身利益,中國又必須在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之間保持平衡,不能支援、參與和激化兩個陣營之間的對抗。 
 
     在世貿組織2003年坎昆會議上,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之間為農産品和服務業貿易發生激烈爭執。當時,由發展中國家組成的21國集團,在巴西、印度和南非等國的領導下,與發達國家進行了全面對抗,最終使談判以失敗而結束。

     今年12月中旬,世貿組織在香港舉行部長級會議。作為東道主國家,中國對兩個陣營之間的爭執採取謹慎姿態,避免繼續給人以“第三世界領導者”的印象,尤其避免讓發達國家錯誤地認為,中國企圖領導和利用發展中國家,來挑戰和改變現行的國際體系。

     兩個陣營之間的特殊身份

     文章説,中國加入世貿組織才四年,雖然在很多方面還在適應和調整,但從中獲得的利益卻超出了預期。從近年來世界貿易的格局來看,尤其是從中國躍居世界第三大貿易國的事實來看,中國已經成為貿易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之一。

     這一事實證明,全球化並非必定會損害發展中國家的利益,現有貿易體系必須得到維護。這就是為什麼中國既要支援發展中國家的訴求,同時又強調各方都應該作出妥協的原因。

     文章認為,中國在世貿談判中採取的這種姿態,實際上已經反映了其國際角色正在發生歷史性轉變。

     根據中國政府在12月20日公佈的首次經濟普查的結果,2004年度的中國經濟規模已經超越了義大利,從世界排名第七變為第六。而根據經濟學家們的粗略估計,中國今年的GDP總值將很有可能超過法國、甚至英國,從而再往前邁進一至兩步。

     文章説,當然,以每人平均收入和社會整體狀況來衡量,中國依然是典型的發展中國家,但就經濟規模來看,它卻足以躋身於七大工業國之列。中國就像一個剛剛進入“變聲期”的少年,既不是嫩弱的發展中國家,也不是成熟的發達社會。這種非此非彼的發展階段,使中國在國際事務中也必鬚髮出獨特的聲音。

 
編輯:syst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