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員風采
 
 
 
二“毅夫”委員深夜共談兩岸

  時間:2006-03-14 14:19    來源:     
 
 

  中新社北京三月十三日電 題:二“毅夫”委員深夜共談兩岸

          中新社記者 黃少華

  在全國政協十屆四次會議召開期間,林毅夫又如約專程來到臺盟界委員駐地竹藤大廈,和汪毅夫見面。從晚上九時開始的約兩個半小時內,兩人談了很多,從一年來各自的經歷和工作心得到中國的發展,以及二人共同的故鄉臺灣島內社會、經濟的現狀和未來。

  這是林毅夫和汪毅夫在每年兩會期間雷打不動的“約會”。

  全國政協有兩位臺胞“毅夫”委員,在各自領域有突出貢獻:五十四歲的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毅夫,臺灣宜蘭人,是著名經濟學家舒爾茨得意門生,中國前現任總理的智囊,“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提出者;而大兩歲的汪毅夫,祖籍臺灣臺南,是現任福建省副省長,臺盟福建省主委,之前是福建省社科院研究員。

  回憶與林毅夫的交往,汪毅夫對本社記者説,兩人最初是通過交換著作開始來往,至今已逾十年。當時還是普通研究員的汪毅夫,寄給林毅夫的第一本著作是一九九四年出版的《臺灣社會與文化》,而後者那時也剛創辦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而經常互贈作品時,汪毅夫風趣地題:毅夫兄校正,毅夫敬奉。

  汪毅夫現在每年都發表六萬字以上的學術文章,每二至三年出一本專著。汪毅夫的曾祖父汪春源,是清末臺灣最後一批舉人,一八九五年參與反對割讓臺灣的“公車上書”,定居大陸後於一九0三年中進士。最近,有臺灣學者發現汪春源的七封家書,即轉交與汪毅夫,而汪毅夫也將此放到他的研究裏,即將在《臺灣研究》上發表。

  對於與林毅夫的最初交往,汪毅夫記憶猶新,對兩人首次見面卻只記得是他一次來北京出差時。後來,兩人都成了全國政協委員,就相約至少每年三月開政協大會時要見面聊聊。“所以我很感激,也很珍惜彼此之間的友誼。”

  “當然我們兩人對兩岸關係都很關注,包括我接待過的臺商、臺胞和臺灣學者所談的話題,很多都會拿出來一起討論。還互勉在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進程中做出各自的努力。”

  汪毅夫説,臺灣漢族八成以上的祖籍地在福建。福建發展勢必會增強臺胞的向心力。而福建經濟發展很大程度上又受兩岸關係影響。“福建人都希望有穩定發展的兩岸關係,讓我們好好發展嘛。當然這也是給臺灣發展的時間。”

  一九九九年,汪毅夫還替林毅夫找到了在福建平和的祖家。林父和林母分別於二00二年和一九九六年在臺灣過世,林毅夫均不能回臺奔喪,汪毅夫都專門致電錶示安慰。

  二00四年兩會期間,兩人聯袂以“關注臺海局勢,心繫祖國統一”為題,在北大研究生“國是論壇”上演講,林毅夫講臺灣經濟,汪毅夫講臺灣文化,都獲得熱烈反響。據説,本來的策劃中還有已升任國臺辦副主任的孫亞夫,來一個“三夫會北大”。不過,孫亞夫有要務在身未能共襄盛舉。

  汪毅夫説,一個學者有無觀點是次要的,重要的是要有理論。以林毅夫的水準,他或他的學生相信將來一定能得諾貝爾經濟獎。 

來源:中新社

 
編輯:syst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