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時政-譴責“一邊一國”論-相關報道
相關報道


 

“一邊一國”論對臺灣政局的影響
 
 
  來源:      日期:2002-09-05 10:35

 





8月3日,陳水扁經過精心策劃,利用視訊方式向日本“世界臺灣同鄉聯誼會”傳達出他對兩岸關係定位的基本主張“一邊一國論”,並拋出其對解決臺灣前途最後招術“公投”。此言一齣不用置疑,立即引起軒然大波,祖國大陸嚴詞抨擊,國際輿論、島內政壇亦為之譁然。陳水扁這一派胡言究竟該如何定位,其不惜大失其分亮出“臺獨身份證”的用心究竟用心何在?

一、以試探性政策宣示亮出“臺獨身份證”

陳水扁8月3日拋出“一邊一國論”不是簡單的脫稿演説,更不是什麼一時失言,而是具備了政策性宣示的三個基本特徵的一次有預謀的放話。其一從放話者地位論,陳水扁是以臺灣最高領導人及民進黨主席向“世臺會”發表講話,將民進黨所謂的“臺灣前途決議文”變為政策的意圖非常明顯,具有明確的政策導向性;其二從明確價值取向看,“一邊一國論”和“公投”在島內統獨兩種對立的臺灣走向的價值取向上,揚棄了一度所採取的模糊或包裝“臺獨”理念的作法,是一次明確地表明“拒統推獨”“臺獨”立場的政策價值取向的講話;其三是從規劃、推動可操作性看,陳水扁所言已然是臺當局一個可以具體推動落實的目標,民進黨推動“公投”的法案已經是箭在弦上,其放話後臺“內政部長”余政憲馬上表態“全力配合”,而長期推動“公投法”的民進黨“立委”蔡同榮則蠢蠢欲動地宣稱其已能獲得114席“立委”支援,“公投法”新會期便可獲通過。正是前有車後有轍,陳水扁8月3日的講話的定位是很清楚的,是對其7月21日就任民進黨主席後屢次講到所謂“走臺灣自己的路”,所作的一個正式公開的政策性詮釋。

當然陳水扁的這個政策性宣示明顯地是要試探一下政治“水溫”,看一看美國對其“跑偏”的支援程度,祖國大陸對其挑釁的反擊的強度,島內在野黨及各界對其突顯“明獨”的容忍度尤其是臺獨勢力對其的支援度。試探的結果,陳水扁大失其分,就連一向視陳水扁為“乖乖牌”的美國人對其脫序表演也表示嚴重關切,島內更有人戲稱陳被美國人列為“留校察看生”。陳水扁不惜失分,甚至對美國也是先斬後奏的用心何在呢?從其唯獨在臺獨分裂勢力在李登輝那兒贏得掌聲,可以看出這才是陳水扁真正用心所在。熟悉民進黨“臺獨”主張形成演變的過程人都很清楚,從1988年的“臺獨前提論”、1990年“事實主權論”、1991年“公投臺獨黨綱”,到1999年“臺灣前途決議文”,有兩條沒有改變的“臺獨”基本教義就是所謂兩岸為各自享有獨立主權兩個國家、“公投”決定臺灣前途。而陳水扁7月21日接任民進黨主席後便於8月3日講話中重申了這兩條基本教義,無非是要以其集黨政大權于一人的地位表明自己及民進黨的“臺獨”身份,要強調的是陳水扁未來將一以貫之堅持“臺獨”立場。

由此,應該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陳水扁向島內“獨派陣營”亮出“臺獨身份證”,是要消除一些“臺獨”分裂分子對其兼任黨主席後淡化“臺獨”色彩的疑慮,並爭取“臺獨”陣營認同和支援。陳此舉果然大收其效,在他的煽動下,一時間島內臺獨分裂分子喊爽的、呼應的、表明要挺扁的紛紛跳出來,十分囂張。

二、以亮出“臺獨身份證”搶佔“獨派支援群”制高點

陳水扁於此時公開亮出“臺獨身份證”,其目的當然不是逞一時口舌之快,也不儘然是為迎合“獨派”人士自我膨脹的心態,而是要佔據“獨派支援群”制高點。

陳水扁與李登輝在推動“臺獨”上的關係,有人用“有其父必有其子”形容其如出一轍,也有人用“婆與媳”比喻陳對李言聽計從,此言不假,陳與李在“臺獨”上是異曲同工。但陳與李因所處位置不同又有所區別。陳水扁前一時期在策略上刻意與李登輝保持一段“安全”距離。陳水扁囿于“身在其位”,在“臺獨”議題上常是三緘其口或僅是捂著半邊嘴講一些似是而非的話,如“一個中國可以是議題”、“一個中國原本不是問題”、“九二最大的共識就是沒有共識”、“統一不是唯一的選項”等。而李登輝和臺灣團結聯盟則由於不在其位則可以更加放肆地製造出更為極端社會議題,從反“三通”、反晶圓廠赴大陸投資、到“臺生條款”、“臺灣正名”、“臺灣護照”乃至公然叫囂“2008年臺灣建國”等。這是因為陳水扁上任伊始一方面要穩住兩岸關係、讓美國人滿意,其在大陸政策上先是採取了與李登輝“對抗主義”有所區隔的所謂“軟抵抗”策略,即以淡化包裝“臺獨”的方法,試圖繞過一中原則這一關鍵問題在緩和兩岸關係上得分。另一方面,在島內,陳水扁為爭取執政基礎極大化,也需要不斷變換花樣,如陳水扁一會兒要搞“全民政府”,一會兒鼓吹“新中間路線”,甚至以不參加民進黨黨務活動顯示立場的超然,。然而陳水扁任期過半,“軟抵抗”策略調並無建樹,瞞天過海的騙術沒能在兩岸關係上得分,包裝掩飾“臺獨”的伎倆也沒能在島內贏得過半的支援。不僅如此,陳發現其在2000年5月20日承諾“四不一沒有”且沒有宣佈“臺獨”後,令不少“臺獨支援者”另尋歸屬,轉向投奔簇擁“精神領袖”李登輝去了。

陳水扁和民進黨非常清楚,李登輝打著助扁一臂之力成立的臺灣團結聯盟具有左右通吃的功能,陳水扁和民進黨獨享“獨派支援群”和“最優惠”待遇的地位已成過去。李登輝以“臺獨精神領袖”姿態一步佔據了“臺獨支援群”極端位置時,分化瓦解泛藍軍功成之後就是搶佔民進黨傳統支援者地盤。民進黨與臺灣團結聯盟是“臺獨”方向上的同路人,也是“臺獨”資源的競爭者,這種政治目標上合作、生存資源上競爭的關係已經日漸明顯。陳水扁和民進黨切身明顯感受到李登輝和臺灣團結聯盟不斷加大推動“臺獨”的力度的威脅。李登輝在島內營造出的“父領子”、“婆管媳”般陳水扁和民進黨被動推動“漸進式臺獨”局面,使人不得不對島內現而今誰是“臺獨盟主”産生疑問,甚至對陳水扁及民進黨推動“臺獨”的立場和能力提出質疑。為此,陳水扁意識到島內政局大盤已是以藍綠劃出楚河漢界不會有太多灰色空間,而此時“中間路線”超然面具既然無法騙取中間選民支援反而有可能蒙了臺獨支援者,尤其是在李登輝近期廣種薄收各縣市全面成立“李友會”的壓力下,反而有可能失去主導泛綠軍的地位,為此,陳水扁只有扔掉空洞的口號和騙人的面具,亮出反映其本來面目的“臺獨身份證”,以其黨政實力展示主導者地位,重新佔據“獨派支援群”制高點。

三、以佔據“獨派支援群”制高點為選舉鋪路

其實,陳水扁與李登輝狼狽為奸除了其“臺獨”本性相同之外,最主要的最切身的還是選舉這一非常功利性的目的。陳水扁面對諸多壓力和危機提早引爆引信,佔據“獨派支援群”制高點為的就是今年底和2004年的選舉。

其一,提前使兩岸議題升溫。陳水扁這四年執政,是民進黨第一次品嘗執政滋味,然而從過往及目前的態勢看,政治不穩、經濟下跌、民眾財産縮水,連民進黨打黑金也因自身的快速腐敗全無光彩,陳水扁和民進黨無法拿出一份讓民眾看得過去的成績單,幾成定案。為此,及早佔據“獨派支援群”制高點可以提前炒熱兩岸議題,為打“拒統一牌”、“拒三通牌”、“被打壓牌”、“公投牌”提前升溫。從陳提早亮出底牌可以研判年底乃至2004年選舉時兩岸議題將是陳水扁動員“獨派支援群”的主打的戲碼。從現起陳水扁將時不時地炒熱兩岸議題,轉移民眾視線,抹黑政治對手,攻擊大陸打壓,以求火中取栗。

其二、及早釋放壓力。陳水扁在無政績牌可打的情況,鋌而走險打兩岸牌,又不能不顧及兩岸緊張的程度。尤其是其把2004年選舉當成準“統獨公投”選舉的情況下,所提的“一邊一國論”、推動“公投法”都具有高度的敏感性,若緊張度過大,難免成為“選票毒藥”,致使火中之栗未得手反而引火燒身。故按陳水扁慣用的“衝突--妥協--進步”進兩步退一步的策略,此時出牌可提前釋放出一定的能量,讓方方面面有一定的心理準備,尤其是可先將沒有市場(在祖國大陸和國際社會)的“出口”的壓力放掉一些,屆時再炒只供島內民進黨“內銷”亦不至過於突兀。同時提前把自己“臺獨”基本主張、政策底線亮出來試探一下也能為其後調整留出進退空間。

其三、換取“臺獨”選票。目前臺灣政治版圖的結構基本上可以説是藍綠均勢,綠略大於藍。在這一局面下,陳水扁在近期幾個回合擊敗藍軍,如“考試院長”之爭,除了其利誘威脅破解了國民黨關鍵幾席防線外,主要是靠李登輝和臺灣團結聯盟。李登輝及臺灣團結聯盟雖在綠營佔的比重並不大,但其已然是可決定勝負的種結構性籌碼,尤其是李登輝目前在臺獨支援群中地位,更決定陳水扁無論在現實施政,還是未來選舉中都必須善待李登輝這塊敲門磚,才能全面凝聚臺獨選票。臨時抱佛腳不如早燒香,提早亮出“臺獨身份證”才能得到李登輝的力挺。可以説,李登輝更在意所謂成為“臺獨建國”之父的歷史定位,陳水扁則更需要佔據持續執政的現實資源,就此李扁完全可以在選舉中互投所好互取所需,進行政治交易。李登輝提出2008年“臺灣建國”就是要引陳水扁上道;而放話“臺灣正名”“政府不做,我就逼著你去做,這就是臺灣團結聯盟存在的關鍵力量”,則是施壓;而對“臺灣團結聯盟2004年會不會推出‘總統’候選人問題”故意買關子,稱“我也不知道,現在人才很多”,便是明顯講價錢。既然李登輝對推動“臺獨”已經時不我待地提出要價,陳水扁再不回應恐為時過晚。為此,陳水扁為選舉而改變了過去與李登輝推動“臺獨”保持“安全距離”的策略,重提“臺獨”基本教義將自己及民進黨與李登輝及臺灣團結聯盟捆綁成“臺獨共同體”,在“臺獨”路線上與李登輝結合成“零距離”同路人,以求將所有“臺獨”選票全部入賬。

當然,陳水扁8月3日的政策性放話有諸多面向,可以從不同側面去解讀。陳水扁在島內素有“選舉動物”之稱,其為了獲取執政利益可以用民粹的方式挑撥臺灣民眾與祖國大陸的關係,可以不惜破壞兩岸經貿發展置臺灣民眾的長遠利益而不顧,更可以賣國分裂為榮勾結美國和日本的反華勢力遏制中華民族的復興,為漁得一己一黨之私機關算盡可謂無所不用其極。
 
編輯: system       查看/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