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時政-譴責“一邊一國”論-相關報道
相關報道


 

香港《文匯報》發表署名文章:陳水扁緣何變臉
 
 
  來源:      日期:2002-08-24 11:12

 
  新華網香港8月24日電 香港《文匯報》今天發表章念馳的署名文章《陳水扁緣何變臉》。文章全文如下:
  陳水扁是以善於表演著稱的。他這次向“世臺會”發表講話,聳肩振臂,煞有其事,拋出了“一邊一國論”與“公投立法”,讓世人又一次看到了他的淺薄“變”術。
  對陳水扁的變臉我們實在不應感到驚訝,這就是他的真正嘴臉。儘管陳水扁執政後説了很多似是而非的“好話”,但他這次本性大暴露,公然打出“臺獨”旗號,公然挑起統“獨”對決。
  一、越來越小的“外交”空間
  7月20日,在陳水扁就任“黨主席”的“大喜日子”,傳來與臺灣有二十多年“邦交”的諾魯國棄臺灣而去,與中國建交了,這使陳水扁感到實在太沒有面子了。他威脅説:“要考慮走自己的路”,“走臺灣自己的路”,説白了,就是決心不跟大陸走同一條路,即要走分裂的路。陳水扁太自作多情了,他把諾魯國的棄交,看成是大陸方面用鉅資挖墻腳,不知道這是大勢所趨,世界多數國家必然要與國際作用日益壯大的中國大陸打交道,企圖破壞世界公認的一個中國原則,搞什麼“攻擊性外交”的臺灣當局,必然要屢屢碰壁。陳水扁以他“金錢外交”之心來度中國大陸的國際地位,實在無知。
  今年春天,陳水扁原以為美國、日本、歐洲都會支援臺灣成為“世界衛生組織”的觀察員,來給中國大陸一點難堪,所以他是躊躇滿志,決心以“臺澎金馬公共衛生實體”叩開WHO大門。呂秀蓮公開稱:“臺灣加入WHO後,接著就是聯合國,到時臺灣就熬出頭了。”誰知在表決時,美、日、英同聲保持沉默,法國公開反對臺灣加入WHO,西班牙甚至兩度發言,一次代表本國,一次以歐盟輪值主席身份代表歐盟十六國反對臺灣提案,讓陳水扁以為煮熟的鴨子飛了,對此他飲恨於心。他同樣不明白要這個世界脫離一個中國原則去被臺灣的一小撮人利用只能是一種妄想罷了。
  臺灣當局所謂的“國際空間”確實不大,並且會越來越小,這是形勢使然。臺灣若要擁有更大國際空間,完全可以與祖國大陸談判、對話來加以解決,回歸後的港澳就擁有絕對大的國際空間,但陳水扁放著陽光大道不走,卻偏偏要夜走“獨木橋”。去年APEC高峰會,是臺灣可以參與的少數國際會議,他偏偏要改變會議準則,欲提升所謂臺灣代表的位階,説穿了是想自己擠入高峰會,結果事與願違,反而落得自我缺席下場,讓臺灣再一次邊緣化。“外交”上的一連串挫折,使陳水扁心神不安了。
  二、越來越不利的國際環境
  陳水扁上臺後,政績乏善可陳,唯一讓他自詡的是所謂的“外交成就”,説穿了就是美國少數仇華右派人士推動擴大對臺軍售與提升臺灣過境規格,使陳水扁受寵若驚。他滿以為有了美國撐腰,“兒皇帝”可以當穩了,對抗大陸可以有資本了,誰知美國某些人“挺臺”並非是免費午餐,而臺灣日見羞澀的錢囊已難以支付鉅額軍火款。美國的反華勢力只不過是利用他作為反華制華的廉價工具,而美國政府與人民要求改善中美關係呼聲日益高漲,尤其“九一一”後的美國,“反恐”與“反武擴散”等都需要中國的支援,低迷的美國經濟也需要中國巨大市場的支援,美國一些主要官員,如國防部副部長沃爾福威茨等相繼發表了反“臺獨”言論,布希總統半年內二次訪華,江澤民主席即將訪美,中美關係的改善,這一切都令陳水扁害怕。他試圖一搏,拋出比“兩國論”更極端的主張,打亂美國部署,向美國施壓,索取新的政治資本。
  中國作為亞洲地區的大國,在區域性合作與繁榮方面正在發揮越來越重要作用,從“上海合作組織”到與東盟經濟一體化的“十加三”,從海南“博鰲論壇”到“東盟論壇”,區域政治與經濟合作正在健全,而臺灣當局越來越“意識形態化”的立場,使它站到了區域一體化門外,自我邊緣化的結果使它越來越孤立,這一切令陳水扁心憂不已。
  三、欲給正在升溫的“三通熱”潑冷水
  近年來,大陸不斷調整對臺政策,尤其加大了推進兩岸實現直接全面“三通”的力度,並就“三通”後的經濟合作機制積極聽取各方意見,確立起共同發展的方針。
  陳水扁面對島內“三通”的壓力,面對工商界對落實“經發會”共識的壓力,玩弄了一次大膽的“大擔島講話”,擺出一付他擁護“三通”的姿態,好象他馬上會授權給民間對民間或行業對行業進行“三通”談判,其實他不過是做做樣子,他認為大陸一定會堅持在一個中國原則下及“九二共識”基礎上來談“三通”,然後再把不能“三通”的罪名推給大陸。然而大陸卻再一次務實地將“三通”定為經濟事務,可以不涉及一個中國的政治內涵,提出“不以政治分歧干擾經濟”,主張“行業對行業,公司對公司”方式先通起來,這就使陳水扁陷入孤立與被動之中。
  一時間島內各種“三通”代表團絡繹不絕來往兩岸,這種“三通熱”大有往改善兩岸關係方向走之勢,這大大打亂了陳水扁的如意算盤,陳水扁最大目標是自己的連選連任,他原想將“三通”問題作為他2004年助選的砝碼,現在一切都亂了套,再加上民進黨內“基本教義派”與李登輝“臺灣團結聯盟”的壓力,也令陳水扁顧忌,大陸允許民進黨人士以適當身份來大陸的政策,也使陳水扁在黨內有失控之虞。因此他試圖給兩岸關係熱及“三通熱”降溫,防止形勢脫離自己的政治控制,試圖對兩岸關係發展的勢頭予以反制,通過提出極端的口號來穩住他在民進黨內的地位,並以此為籌碼向美國與大陸討價還價。這就是陳水扁“口説拼經濟,心中拼選票,口説愛臺灣,結果害臺灣”的真實寫照。
  四、趁大陸忙於“十六大”發難
  海內外都知道中國共産黨即將召開十六大,這是一個承上啟下的重要會議,會議將進一步確立中國新一輪的改革開放,將加速中國的發展,實現在發展中解決統一大業的戰略步驟。這是我們這個人口眾多國家的中心工作。而陳水扁企圖打亂中國的發展進程,提前引爆統“獨”對決,趁大陸“無暇顧及”時發難,企圖激發大陸民眾的憤慨,從大陸強烈的反應中獲取好處。因為每當“臺獨”強烈挑釁中國大陸後,大陸的反擊都可以變成他們作為煽動民粹,製造“受壓”、“受害”、“受欺負”的藉口,而從中漁利。因此他們一次次激化統“獨”與族群矛盾,樂此不疲。
  陳水扁害怕大陸的穩定與發展,凡來過大陸的臺灣民眾都知道,時間與機遇已不在臺灣一邊。正如高希均先生所言:“政治壓倒經濟,使人想起過去的大陸,經濟提升政治,使人想過去的臺灣。”而今天這一切恰恰倒了過來,臺灣的今天是“鋪天蓋地的政治激情,扼殺了經濟生機”。陳水扁由於害怕大陸高速發展,懼怕臺灣的式微,才要去竭力破壞兩岸關係。
  同時,陳水扁感到他的執政似乎立足已穩,他的羽毛已豐,可以翻臉了。執政初期,“朝小野大”,不得不以“中間路線”和“全民政府”、“黨政分家”來欺騙多數民眾;當成了“第一大黨”後,在“立法院”“泛綠軍”第一次獲得半數的控制權後,頓時躊躇滿志,立即變臉。這種自卑與自大,不是政治領導人,而是小人最典型性格。
  陳水扁的變臉,並不讓人感到意外,因為這就是陳水扁,這就是“臺獨黨”執政,而這一切恰恰是他色厲內茬的表現。正如8月5日美國《基督教科學箴言報》所説:“陳水扁實際上可能是出於軟弱才發表這一大膽言論,是出於臺北對中國最近的對臺戰略正在發揮作用的擔憂”,中國大陸“將統一作為海峽兩岸實現經濟和文化一體化的一項長遠戰略”,這讓陳水扁恐慌不已。這也正如美國著名學者唐耐心所言:“兩岸將在經濟融合中走向最終統一”。這是誰也不可改變的大趨勢,陳水扁的挑戰是徒勞的。(完)
 
編輯: system       查看/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