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號:
高舉旗幟 科學發展:建廣廈萬間讓百姓住有所居

  時間:2007-11-16 08:19    來源:-新華網     
 
 

    建萬間廣廈 讓百姓住有所居——佳木斯市實施安居“三個一”工程紀實   

    新華網哈爾濱11月15日電 (高永強) 生活在城市裏的困難群眾,多麼渴望高樓大廈裏有一盞屬於自己的燈光。黑龍江省佳木斯市市委書記郭曉華説,黨的十七大報告在“加快推進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中提出,讓人民群眾“住有所居”。我們要按照這一要求,建萬間廣廈,讓百姓住有所居。

    2007年,佳木斯市委、市政府實施的安居“三個一”工程——改造城市棚戶區100萬平方米、為1000戶“雙低家庭”提供廉租房貨幣補貼、為100戶“雙低家庭”提供實物補貼,使這部分群眾看到了希望。

    貼著百姓的心幹事

    佳木斯市曾是棚戶區存量“大市”,據2004年初統計,全市共有棚戶區59個地塊,佔地總面積631萬平方米。

    位於老城區的久青組團小區,居民近3000人。改造前,這裡自然巷道狹窄,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市政設施老化不全,存在極大的安全隱患。

    佳木斯市委、市政府將這一地段列入全市重點棚戶區改造項目,他們投資1億元,拆遷總建築面積3.5萬平方米,新建建築面積7萬平方米,400余戶居民喜遷新居。

    2004年至2006年,這個市共完成棚戶區改造地塊14個,佔地面積200萬平方米,佔改造總量的32%,有1.8萬戶居民喜遷新居。

    解決了一些居民的住房問題,佳木斯市領導並沒有鬆口氣。面對剩下的431萬平方米的棚戶區,市委書記郭曉華態度堅決:“力爭在5年內基本完成棚戶區改造任務。改造棚戶區不能搞政績工程,要貼著老百姓的心幹。”市長李海濤要求:“進一步加快棚戶區改造,繼續對主要街道兩側和西、北出口兩側的棚戶區進行改造,加快改造城中村。”

    可是,佳木斯市區剩餘的棚戶區大多位於舊城區和城鄉接合部,這裡的基礎設施比較薄弱,房齡大多超過40年,許多已經成為危房險房。住戶存在著特困人員多、流動人口多、老弱病殘多的“三多”現象。

    條件差只有因地制宜,各個擊破。今年以來,佳木斯市政府對城市中心區、次中心區和其他區域分別給予優惠政策,省內外和本地開發商紛紛而至,共引入超億元規模投資項目6個,改造城市棚戶區100萬平方米的目標已經實現。

    把“雙低家庭”放心上

    在改造棚戶區的同時,“雙低家庭”住房問題怎麼解決?佳木斯市提出健全廉租住房保障制度,推進廉租住房建設步伐。

    他們決定利用3年時間實現廉租房保障政策的全覆蓋,目標定位在應保盡保上。隨後,這個市相關部門的工作人員深入街道、社區進行拉網式走訪,摸清了市區現有低保戶14076戶,其中應享受廉租房保障政策有5060戶的底數,並將這些戶情戶況納入電子網路系統進行管理,做到了“一個網路”掌握困難群體的吃穿住行的基本情況,“一條熱線”連通對老百姓的真情關愛。

    為了確保廉租房保障的公平、公正、公開,給群眾一個明白。佳木斯市建立健全了《廉租住房檔案管理辦法》等系列配套規章,主動接受市民群眾的諮詢和監督;成立了佳木斯市廉租房管理辦公室,代表政府行使廉租住房保障制度建設和管理職能。

    佳木斯市廉租住房保障制度2005年啟動,2005年至2006年累計為150戶廉租房保障戶發放租金補貼12.6萬元,完成了與省政府簽訂的目標責任狀。2007年,他們與省政府簽訂了500戶廉租房保障任務責任狀,後又根據實際情況調升了廉租住房貨幣補貼的戶數,確定為1000戶,增加了500戶。

    2007年9月30日,佳木斯市舉行廉租住房租金補貼發放儀式,當李海濤等市領導將廉租住房租金補貼款發放到“雙低”家庭代表手中時,激動和喜悅之情在他們的臉上盪漾。

    向陽區紅光社區低保戶葉鐵民喜極而泣。葉鐵民家庭生活困難,他本人患肺結核和B型肝炎,妻子患有嚴重的心肌梗塞,女兒則患有癲癇病。佳木斯市通過發放廉租住房補貼,給他家的生活帶來了希望。到目前,佳木斯共為1150戶“雙低戶”發放廉租住房貨幣補貼資金70余萬元。

    今年年初,佳木斯市領導還加大廉租房選址工作力度,委託房地産開發公司代建5000余平方米廉租住房,提供給“雙低家庭”居住。

    為了化解資金難題,他們採用從住房公積金增值中劃撥150萬元,從城市土地出讓金收益中劃撥100萬元,政府給予減免608萬元等措施,建設了佳木斯市歷史上第一棟廉租樓,實現了當年開工,當年交付使用。日前,100戶“雙低家庭”領取了住房鑰匙,喜遷新居。

    給市民“雨中送傘”

    在全力推進安居“三個一”工程中,佳木斯市堅持做到“兩手抓”:一手抓棚戶區改造和廉租房建設,另一手抓與其相配套的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和舊小區改造,採取了“陽光物業”等行動。

    前進區太陽市場社區,十幾年來居住環境臟亂差,特別是老年公寓院內和周圍,路面裸露著黃土且凸凹不平,晴天塵土飛揚,趕上雨天泥濘難行,居住在這裡的老人們生活十分不便。

    炎熱的8月,佳木斯市實施舊小區改造工程的施工技術人員來到了這裡,他們緊張忙碌地測算、繪圖,清理雜草,清運殘土,鋪設道板。

    86歲的賈大媽激動地對記者説:“這回好了,我們老姐妹今後可以到前後院走一走,散散步。心情舒暢就能長壽!”

    3年來,佳木斯市累計改造272個住宅小區,面積185萬平方米,投入資金7383萬元,受益群眾11.4萬戶。

    佳木斯市地處東北亞高寒地帶,樓層防滲漏問題一直是困擾百姓的老大難問題。針對這一現狀,佳木斯市委、市政府從改善民生,構建和諧佳木斯的戰略高度出發,組織相關政府職能部門實施了“雨中送傘”等系列“陽光”工程,著力從根本上解決樓房頂層防滲漏這一老大難問題。

    截至目前,佳木斯市“雨中送傘”活動共完成535棟樓房的15.97萬平方米層面防護工作,粉刷墻面、樓梯間3.12萬平方米,植樹3000余棵,使各個住宅小區美化、凈化、綠化、亮化了起來。

 
編輯:李艷波    
 
相關新聞
圖片
台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