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發展觀的科學內涵和精神實質
十七大報告指出,科學發展觀,第一要義是發展,核心是以人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這四句話是對科學發展觀的內涵所作的最全面、最深刻而又最鮮明的新概括,四個方面相互聯繫,有機統一,實質就是要實現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全面把握科學發展觀的科學內涵和精神實質,對我們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具有重大指導作用。
必須堅持把發展作為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首先是因為,堅持用發展的辦法解決前進中的問題,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新時期以來我國的一條基本經驗。新中國成立後,黨領導人民完成了社會主義“三大改造”,建立了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取得了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巨大成就,但也經歷了嚴重挫折。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我們黨作出把黨和國家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改革開放29年來的實踐證明,堅持以發展為主題,用發展的眼光、發展的思路、發展的辦法解決前進中的問題,就能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不斷推向前進。其次,發展對於我國新世紀新階段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具有決定性意義。經過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的不懈努力,我國取得了舉世矚目的發展成就,我國發展已經站在一個新的歷史起點上。但我國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産之間的矛盾這一社會主要矛盾沒有變。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現代化建設第三步戰略目標,進一步提高人民物質文化生活水準,要靠發展;增強我國綜合國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要靠發展;實現祖國完全統一,要靠發展;履行維護世界和平與促進共同發展的責任,在風雲變幻的國際局勢中立於不敗之地,要靠發展;解決我國經濟和社會生活中的各種矛盾,維護社會穩定,要靠發展;增強國防實力,維護國家安全,要靠發展,解決人們的思想認識問題,説服那些不相信社會主義的人,堅定對社會主義和祖國未來前途的信念和信心,最終也要靠發展。因此,堅持把發展作為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不能動搖、不能放鬆。
以人為本之所以是科學發展觀的核心,主要是因為:以人為本既是歷史唯物主義的一項基本原則,也是我們黨的根本宗旨和執政理念的集中體現。以人為本,作為一種社會思潮和價值觀念,古已有之。馬克思主義在科學闡明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同時,也指明瞭人民群眾創造歷史的規律,強調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是推動社會發展的決定性力量;人民群眾是生産力中最活躍、最革命的因素,創造了社會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從而第一次把以人為本的思想建立在歷史唯物主義的科學基礎之上,成為指導無産階級改造客觀世界和主觀世界的一項重要思想原則。科學發展觀強調的以人為本,與我們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和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本質要求是完全一致的。以人為本的人,指的是最廣大人民群眾。在當代中國,就是以工人、農民、知識分子等勞動者為主體,包括社會各階層在內的廣大人民群眾。以人為本的本,就是根本,就是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堅持以人為本,就要牢記黨的根本宗旨,始終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繫、利為民所謀,始終把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我們一切工作的最高標準,堅持尊重社會發展規律和尊重人民歷史主體地位的一致性,堅持為崇高理想奮鬥和為最廣大人民謀利益的一致性,堅持完成黨的各項工作和實現人民利益的一致性,切實把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要求具體地、深入地落實到黨和國家制定和實施方針政策的工作中去,落實到各級領導幹部的思想和行動中去,落實到關心群眾生産生活的工作中去。
為誰發展、靠誰發展、發展成果如何分配,這是任何一種發展觀都必須回答和解決的基本問題。以人為本之所以是科學發展觀的核心,還因為科學發展觀在對這些基本問題的回答上始終貫穿了以人為本的原則和理念。首先,在為誰發展上,科學發展觀強調堅持發展為了人民,就是要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黨和政府一切方針政策和各項工作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堅持把人民擁護不擁護、贊成不贊成、高興不高興、答應不答應作為衡量一切決策和工作的標準,把發展的目的真正落實到滿足人民需要、實現人民利益、提高人民生活水準上。其次,在靠誰發展上,科學發展觀強調堅持發展依靠人民,就是要尊重人民主體地位,發揮人民首創精神,密切聯繫群眾,努力相信群眾,緊緊依靠群眾,最充分地調動人民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最大限度地集中全社會全民族的智慧和力量,最廣泛地動員和組織億萬群眾投身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其三,在發展成果如何分配上,科學發展觀強調堅持發展成果由人民共用,就是要走共同富裕道路,把改革發展取得的各方面成果,體現在不斷提高人民的生活品質和健康水準上,體現在不斷提高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上,體現在充分保障人民享有的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等各方面權益上,讓發展成果惠及廣大人民群眾。
十七大報告指出,科學發展觀,第一要義是發展,核心是以人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這四句話是對科學發展觀的內涵所作的最全面、最深刻而又最鮮明的新概括,四個方面相互聯繫,有機統一,實質就是要實現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全面把握科學發展觀的科學內涵和精神實質,對我們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具有重大指導作用。
必須堅持把發展作為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首先是因為,堅持用發展的辦法解決前進中的問題,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新時期以來我國的一條基本經驗。新中國成立後,黨領導人民完成了社會主義“三大改造”,建立了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取得了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巨大成就,但也經歷了嚴重挫折。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我們黨作出把黨和國家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改革開放29年來的實踐證明,堅持以發展為主題,用發展的眼光、發展的思路、發展的辦法解決前進中的問題,就能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不斷推向前進。其次,發展對於我國新世紀新階段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具有決定性意義。經過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的不懈努力,我國取得了舉世矚目的發展成就,我國發展已經站在一個新的歷史起點上。但我國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産之間的矛盾這一社會主要矛盾沒有變。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現代化建設第三步戰略目標,進一步提高人民物質文化生活水準,要靠發展;增強我國綜合國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要靠發展;實現祖國完全統一,要靠發展;履行維護世界和平與促進共同發展的責任,在風雲變幻的國際局勢中立於不敗之地,要靠發展;解決我國經濟和社會生活中的各種矛盾,維護社會穩定,要靠發展;增強國防實力,維護國家安全,要靠發展,解決人們的思想認識問題,説服那些不相信社會主義的人,堅定對社會主義和祖國未來前途的信念和信心,最終也要靠發展。因此,堅持把發展作為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不能動搖、不能放鬆。
以人為本之所以是科學發展觀的核心,主要是因為:以人為本既是歷史唯物主義的一項基本原則,也是我們黨的根本宗旨和執政理念的集中體現。以人為本,作為一種社會思潮和價值觀念,古已有之。馬克思主義在科學闡明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同時,也指明瞭人民群眾創造歷史的規律,強調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是推動社會發展的決定性力量;人民群眾是生産力中最活躍、最革命的因素,創造了社會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從而第一次把以人為本的思想建立在歷史唯物主義的科學基礎之上,成為指導無産階級改造客觀世界和主觀世界的一項重要思想原則。科學發展觀強調的以人為本,與我們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和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本質要求是完全一致的。以人為本的人,指的是最廣大人民群眾。在當代中國,就是以工人、農民、知識分子等勞動者為主體,包括社會各階層在內的廣大人民群眾。以人為本的本,就是根本,就是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堅持以人為本,就要牢記黨的根本宗旨,始終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繫、利為民所謀,始終把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我們一切工作的最高標準,堅持尊重社會發展規律和尊重人民歷史主體地位的一致性,堅持為崇高理想奮鬥和為最廣大人民謀利益的一致性,堅持完成黨的各項工作和實現人民利益的一致性,切實把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要求具體地、深入地落實到黨和國家制定和實施方針政策的工作中去,落實到各級領導幹部的思想和行動中去,落實到關心群眾生産生活的工作中去。
為誰發展、靠誰發展、發展成果如何分配,這是任何一種發展觀都必須回答和解決的基本問題。以人為本之所以是科學發展觀的核心,還因為科學發展觀在對這些基本問題的回答上始終貫穿了以人為本的原則和理念。首先,在為誰發展上,科學發展觀強調堅持發展為了人民,就是要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黨和政府一切方針政策和各項工作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堅持把人民擁護不擁護、贊成不贊成、高興不高興、答應不答應作為衡量一切決策和工作的標準,把發展的目的真正落實到滿足人民需要、實現人民利益、提高人民生活水準上。其次,在靠誰發展上,科學發展觀強調堅持發展依靠人民,就是要尊重人民主體地位,發揮人民首創精神,密切聯繫群眾,努力相信群眾,緊緊依靠群眾,最充分地調動人民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最大限度地集中全社會全民族的智慧和力量,最廣泛地動員和組織億萬群眾投身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其三,在發展成果如何分配上,科學發展觀強調堅持發展成果由人民共用,就是要走共同富裕道路,把改革發展取得的各方面成果,體現在不斷提高人民的生活品質和健康水準上,體現在不斷提高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上,體現在充分保障人民享有的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等各方面權益上,讓發展成果惠及廣大人民群 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