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將過去的2009年,是新世紀以來我國經濟發展最為困難的一年,也是我們砥礪奮進、經受嚴峻考驗的一年。面對歷史罕見的國際金融危機的衝擊,黨中央、國務院全面分析、準確判斷、果斷決策、從容應對,有效遏止了經濟增長明顯下滑態勢,率先實現經濟形勢總體回升向好,我國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以及生態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都取得了新的重大進展,充分體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
愛拼才會贏!即將到來的2010年是“十一五”的最後一年,仍然需要全黨全國人民眾志成城,“讓我們一起繼續來打拼”!
擴大內需,調整需求結構三駕馬車以“內”補“外”
擴內需,三駕馬車的動力要以“內”補“外”,一系列圍繞投資、消費的重拳從去年11月開始密集出擊。先是中央緊急增加1000億元投資,並在一個月內全部下達到項目。此後,兩年內各方投入規模合計4萬億元的投資計劃問世。到今年12月,中央投資已安排四批共3800億元。
井噴式的汽車銷售、住房銷售,被城鄉居民追捧的家電以舊換新、家電下鄉……在消費方面,今年市場表現的可圈可點之處更多。中央出臺的一系列促進家電、汽車、住房以及節能産品消費的財稅、金融、價格等政策,使中國的消費市場在全球經濟的冬天裏熱氣騰騰。
在三駕馬車中,今年的外需引擎動力嚴重不足。據海關總署的統計,前三季度,我國對外貿易累計進出口總值同比下降20.9%,其中出口下降了21.3%。是國內消費需求旺盛和投資增速的大幅度提高,彌補了出口大幅度下降産生的需求缺口,對今年經濟企穩回升起到了關鍵的作用。
優化升級,調整産業結構支援重點和抑制過剩並舉
從年初開始,鋼鐵、汽車、船舶、石化、輕工、紡織、有色金屬、裝備製造、電子資訊、物流業等十大産業調整振興規劃相繼問世,政府通過採取相應的産業和金融政策,鼓勵支援企業加快技術改造,增加研發投入,加快兼併重組,促進産業升級。
十大産業就業超過了1億人,深滬上市公司近六成在這十大産業中,所以,這些規劃事關幾億農民生計,事關金融穩定,事關GDP增長。國家發改委的官員明確提出,制訂這十大規劃“是確保經濟平穩較快增長、增強後勁再上新臺階的重要舉措。”
回顧中國工業多年來的發展,很難找到這種“年初振興、年末調控”的年景。調整産業結構在一年內支援重點的文件和抑制過剩的措施並舉,凸顯國際金融危機的背景。
協調發展,區域經濟你追我趕亮點頻現
2009年,也許會成為新中國經濟發展史上區域經濟政策最密集的一年。
西部大開發繼續推進,今年又新開工18個重點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投資總規模4689億元。新疆、寧夏、廣西等省(區)經濟社會發展的相關政策繼續得到完善。北部灣經濟區、關中—天水經濟區規劃出臺實施。
東北又站上了全面振興的新起點。國務院發佈的《關於進一步實施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振興戰略的若干意見》明確提出,東北地區老工業基地要在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中實現新的跨越,加快形成具有獨特優勢和競爭力的新的增長極,為全國經濟發展做出更大貢獻。
中部崛起邁出新步伐。《促進中部地區崛起規劃》正式公佈,有關部門組織編制了皖江城市帶承接産業轉移示範區、丹江口庫區及上游經濟社會發展等規劃,支援中部地區加快建設“三個基地”——糧食生産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現代裝備製造及高技術産業基地,和“一個樞紐”——綜合交通運輸樞紐。
東部的改革開放繼續向縱深發展。長三角、珠三角發展規劃進一步落實,海峽西岸經濟區、江蘇沿海地區、黃河三角洲、上海“兩個中心”的開發開放和建設意見相繼出臺。
在中國經濟復蘇的過程中,後發區域增長勢頭強勁,前三季度,中部、西部、東北三大板塊增長都快於東部,大多數經濟指標也優於東部。
縣域輪訓:應時、應勢、應需之舉
2008年底至今,全國兩千多個縣的縣委書記、紀委書記、公安局長、法院院長、檢察院檢察長以及全國基層綜治幹部,分期分批到省會甚至北京集訓。如此大規模、高級別的集中培訓,傳遞出一個強烈的信號:處於轉型時期的中國,高度重視基層執政能力建設。“像這樣大規模地、一竿子插到底地對基層官員進行培訓,在新中國60年的歷史中也是罕見的。這也是建設馬克思主義學習型政黨,提高全黨思想政治水準的重要途徑。”中央黨校教授葉篤初説。他對這輪培訓的評價是:應時、應勢、應需之舉。
黨內民主:推動基層民主拓展空間
11月11日上午,一場特殊的新聞發佈會在湖南長沙市委舉辦。這是該市建立市委新聞發言人制度後,首次舉辦的發佈會。設立黨委新聞發言人,是十七屆四中全會決定的要求。有關專家認為,新聞發言人制度由政府層面發展到黨委層面,是制度上的一個突破。2009年,黨內民主在制度創新中不斷健全、完備。“公推直選”繼續成為今年幹部選任工作中的亮點。葉篤初評價,“公推直選”開闢了基層黨內民主帶動基層人民民主的新空間,此舉充分汲取了“民意”,“公推”基礎上的“直選”,將組織意圖、黨員意願和群眾期待有機結合起來。
基層之路:科學發展演繹時代精彩
加強基層領導班子能力建設,重點是提高領導科學發展、服務人民群眾、應對突發事件、駕馭複雜局面的能力。一批政治素質好、帶富能力強,對人民有感情、被群眾所擁護的幹部,在基層大舞臺上演繹著精彩的時代故事。12月,廣西提拔了19名“70後”年輕幹部任副廳級領導幹部。同時,還派出多名“70後”副廳級領導幹部到基層任職。 目前,這批平均年齡為37.6歲的幹部已履新。有專家指出:“那麼多‘70後’、‘80後’幹部的出現,説明年輕人的政治參與意識在增強,也説明幹部選拔機制越來越開放。
民意權重:成為幹部考評剛性指標
應對國際金融危機衝擊的背景下,中央再次強調幹部考核評價立足科學發展,加大民意權重。“群眾公認”在各地黨政班子和領導幹部考評體系中的分量,得到進一步剛化。雲南省實施首次幹部綜合考核評價,與過去最大的不同,在於引入了群眾滿意度指標:一是量化為具體分值,工作實績權重為60%、民主測評權重為20%、民意調查權重為20%;二是進行反向約束,民主測評或民意調查中不滿意率超過一定比例的,取消其評優資格。 參加民意調查的人員從基層隨機選擇,一般不少於100人。
2009幹部選拔任用:縣委書記受重視 年輕幹部提拔多
回放:測評不過關 書記不提拔
在四川省幹部監督工作會上,省委組織部提出將開展縣(市、區)委書記履行幹部選拔任用工作職責離任檢查,把查處“一把手”違規用人問題、組織人事部門違反幹部工作紀律問題、群眾反映集中的違規用人問題作為3個突出重點。【詳細】
反饋
日前,四川省委組織部正式制定下發了《四川省縣(市、區)委書記履行幹部選拔任用工作職責離任檢查辦法》。【詳細】
回放:“80後”副縣 邊幹邊上課
6月以來,昆明市公開選拔的60名挂職副縣級領導幹部陸續走馬上任。由於這批領導幹部的年齡都在24至35歲之間,其中30人是“80後”,一時成為媒體和公眾議論的焦點。 【詳細】
反饋
時隔半年再見,昆明市西山區委“80後”常委吳琳説話、做事幹練了許多。昆明市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説,近半年來,他們的表現總體上令人滿意,但要作最後的評價,還為時尚早。【詳細】
2009省委書記聲音:大是大非問題絕不能搞通融
黨要管黨、從嚴治黨,最重要的是要抓好班子、帶好隊伍、管好幹部。在大是大非問題上不搞通融。寧可誤事不傷和氣,不是團結,而是渙散。隊伍渙散,則是肌體腐敗,會敗壞黨風,帶壞政風、民風,對黨和國家的事業造成嚴重危害。【詳細】
加強黨性修養、保持優良作風,是領導幹部的終生課題。我們對群眾要有深愛之情,對學習要有致用之道,對工作要有守土之責,對難題要有破解之策,對組織要有感恩之心,對利益要有澹泊之懷,對法制要有敬畏之意,對修身要有勤勉之志。【詳細】
文化實力:在經濟危機中“硬”起來
2009年,經濟寒冬的冷意,尚未褪去,而文化成了最溫暖的燈火,顯得格外有力量。
這一年,文化産業繼續逆市上揚。僅1月至5月,我國文化産業平均增幅達17%,高於GDP增長速度。
文化産業強勁的勢頭,不僅為全年中國經濟“保八”順利實現,貢獻了重要力量,而且成為地方經濟的重要支柱:僅上半年,杭州文化産業增加值已佔全市GDP的12.8%;北京1月份至9月份,文化産業增加值佔全市GDP比重達到11.8%;深圳文化産業增加值以年均20%的速度增長,已成為該市的第四大産業……
先進文化:在市場經濟中“強”起來
2009年,是中國文化産業的元年,也是文化體制改革的關鍵年。
這一年,國務院通過《文化産業振興規劃》;中宣部、文化部下發,明確地指出國有文藝演出院團體制改革的路線圖和時間表;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明確提出新聞出版改革的五大任務。
文化系統的“主力軍”們,通過體制改革,2009年煥發出新的青春。一大批藝術院團,從國家統包統管、“等靠要”的事業單位轉身成為市場化、精品化、品牌化的演藝企業;一大批新聞出版單位和企業,通過改制、重組、合併、上市……
中國形象:在走向世界中“新”起來
2009年,在世界舞臺上,中國文化元素更多了,中國形象更“新”了。
這一年裏,中國做為法蘭克福的主賓國,牢牢地鎖住了世界的目光。《法蘭克福彙報》以“中國塑造另一個形象”為題評論道,中國通過法蘭克福書展發起“走向全球”的攻勢,提高“軟實力”,並積極影響世界對中國新的引領世界角色的看法。
在比利時歐羅巴藝術節上,中國是唯一受邀國。歐《自由比利時報》以《今秋的比利時屬於中國》為題報道説,這是“一次認識這個文明古國的絕佳機會”,向歐洲大陸盡情地中國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就業,照亮百姓笑容
一個崗位不僅意味著一份收入,還意味著生活的改善、家庭的希望。“保民生”先要“保就業”!面對國際金融危機的衝擊,各級黨委、政府緊急行動起來,促進就業的“組合拳”密集出臺。今年前11個月,全國共實現城鎮新增就業1013萬人,預計全年城鎮新增就業人數將超過1100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穩定在4.3%,與往年基本持平。保就業、增崗位,更多人感受到溫暖,看到了曙光。就業涉及千家萬戶,既是經濟的晴雨錶,又是發展經濟的重要目的。擴大就業,被擺在了更加突出的重要位置。
教育:國家財政投入1980.62億元 增長23.9%
2009民生調查:中國教育在追問中"破冰"前行
從錢學森對“中國為什麼出不了傑出人才”的思考,到11位教授聯名致信教育部部長,再到社會各界對教育規劃綱要的熱烈討論,中國教育瞄準改革“深水區”,以更加積極開放的姿態“破冰”前行。
教育部長列出義務教育均衡“時間表”
通過加大財政投入、重點扶持弱校、推動學區化建設、建立教師流動機制等手段,政府“辦好每一所學校”的承諾正在變為現實,“好上學”不再是一個可望而不可即的夢想。
社保:到年底 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將覆蓋超過12億人
2009年,中央財政安排社會保障資金2930億元,比上年增長17.6%。目前,全國新農保參保農民每月至少可以領55元養老金。到年底,我國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將覆蓋超過12億人。
基本養老保險已覆蓋近2.3億人
“養老金又漲了!” 天津市東麗區華明鎮居民杜華珍接過自己的社保金存摺,眼裏閃著淚光。社會保障像冬日陽光,溫暖著千千萬萬個杜大媽。2009年中央財政預算投入的社會保障資金總額達2930億元,同比增長17.6%。在國際金融危機的大背景下,社會保障資金的大幅增長,凸顯了中央“保民生”的決心。
2009年,一張越織越密的社會保障網為百姓生活“兜底”、添實惠。雖然有了長足發展,但覆蓋面小、保障水準低、制度不健全還困擾著社會保障體系建設。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2010年要完善社保體系,提高社保水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