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標題文檔
本網首頁  專題首頁  綜合動態  泛藍  泛綠  其他黨派  民調輿情  分析評論  相關背景
 
 
學者分析臺“立委”選舉:中美可出第四公報
 
 
  來源:      日期:2004-12-13 16:15

 


  12月11日,臺灣“立委選舉”將進行投票記票工作。今年的“立委”選舉是臺灣歷史上朝野力量實力最為接近的一次對決,選舉關係到民進黨能否實現全面執政,泛藍能否繼續維持“立法院”多數優勢,關係到臺灣政治生態的演變與兩岸關係互動走向,藍綠兩陣營都把拼席次過半作為這場生死角力的關鍵,但迄今從選情看,沒有任何一方勝券在握。對於藍綠誰將贏得“立法院”過半席次,《國際先驅導報》採訪的專家學者看法不一。

  “泛綠”形勢較樂觀

  阮次山(香港鳳凰衛視資訊臺總編輯、時事評論員):臺灣選舉越來越惡質化,泛綠內部搶大餅,利益爭奪激烈,自己挖自己都很辛苦,挖泛藍的選票更不容易,預計藍綠取得席次過半的可能性都不大。但如果泛綠距離過半隻有三五席,執政的民進黨就可以拉攏無黨籍人士,從而掌握“立法院”優勢,這將對島內政局和兩岸關係十分危險。

  淩友詩(香港大學政治哲學博士、福建省港澳特邀政協委員):泛綠在今年“立委”選舉中席次過半的幾率很大。首先,根據對2001年“立委”選舉的觀察,2000年“總統大選”陳水扁獲勝,臺灣首次政權輪替,2001年“立委”選舉泛綠的得票率比2000年“總統大選”陳水扁的得票率高出不少,由此可以推斷,泛綠在今年“立委”選舉中的得票率很有可能超過“總統大選”,也就是説,泛綠在今年“立委”選舉中席次過半的幾率很大。

  第二,由於泛綠執政後掌握龐大的行政資源,在地方建設、地方人脈樁腳和買票方面佔有很大優勢,這種優勢或許在“大選”中不一定完全得到體現,但在“立委”選舉和地方縣市長選舉中會充分反映出來。

  第三,在“立委”選舉中,選民一般比較注重候選人的地方政績和社會形象,儘管民進黨存在貪污腐敗、金權問題,但民進黨一向在地方工作方面做得比較紮實。

  第四,在“立委”選舉中,統獨因素所起的作用會相對弱化。在“總統大選”中,有的選民不敢選陳水扁,就是怕他“臺獨”,但在“立委”選舉及地方選舉中,選民一般不太考慮統獨因素,而重視個人形象,反而對泛綠有利。

  第五,泛藍陣營內部利益爭鬥激烈,齷齪頻生,難以聯手抗敵。

  第六,經過多次選戰的摸索歷練,泛綠在賄選買票策略和操作方面已經相當成熟,相對於泛藍,運作更加得心應手。

  國民黨將進一步分裂

  儘管對選舉結果的預測不盡一致,但香港分析人士在一點上看法不約而同,即泛藍在選舉中的表現不被看好。

  林中堅(香港中觀研究所研究員):泛藍太不爭氣!當前反獨的國際形勢對泛藍有利,美國不斷就“公投制憲”的“臺獨”主張對陳水扁發出警告,連民進黨大老林濁水都在痛批陳水扁,陳水扁可謂內外交困,但泛藍陣營卻不會抓住良機,善加利用。泛藍由於內部矛盾重重,爭鬥不斷,選前國親合併最終流産,令泛藍的凝聚力和戰鬥力大打折扣。

  淩友詩:如果泛綠過半,取得“立法院”優勢,國民黨歷經今年3月“大選”和這一役的連續挫敗,將更加沒有目標,沒有核心,不排除泛藍未來可能發生進一步分裂,一些“藍中帶綠”的本土派人士出走,投奔綠營,島內政治生態發展情勢將對泛藍十分不利。

  陳水扁不會走“新中間路線”

  曾有美國專家估計,“泛綠”若一統朝野,民進黨將走上“新中間路線”,提出一些緩和兩岸緊張局勢的措施。但是香港學界對此並不贊同。

  淩友詩:選後陳水扁在“臺獨”路上肯定會越走越快,甚至走向“急獨”。從最近臺灣當局祭出的修改歷史教科書、駐外單位和公營事業“正名”等一連串動作看,陳水扁在加緊推動“去中國化”進程時,已經完全是憑其個人意志來運作,不再看泛綠在“立法院”人數是否過半。就算泛綠在“立委”選舉中沒有過半,2006年“制憲”、2008年實施“新憲”也完全有可能。

  陳水扁日前宣佈,將在兩年內,把駐外“使館”和公營事業逐一正名為“臺灣”。這種以“去中國化”為目的的“臺灣正名”運動,對臺灣社會的實質影響非常惡劣。不出三年,所有臺灣人,尤其是青年人,都不再會有中國意識,只剩下臺灣意識。即使陳水扁不改“國號”,不踩紅線,但“中華民國”的實質經過李登輝和陳水扁多年來的“去中國化”,已經被嚴重掏空,只剩下這四個字的空殼在晃蕩,這意味著兩岸長期分裂的形勢被固定下來。陳水扁即使有溫和路線,只是不給美國和大陸以藉口,留下一層皮,頂多不逼我們走向最後一步,但兩岸關係絕對不會朝向統一的方向發展。

  林中堅:在兩岸關係問題上,我並不悲觀。因為“臺獨”能否實現,還要看國際大氣候。儘管島內小氣候對陳水扁推動“臺獨”路線有利,但從國際大氣候來看,以中美為首的主要大國正在加緊編織出一張“反獨之網”。美國的天平向北京傾斜,對“臺獨”極為不利。陳水扁再不就範,中美完全有可能聯手搞出一個“第四公報”,這對“臺獨”勢力將具有致命打擊。

  只要美國不支援“臺獨”,只要中美聯合遏制“臺獨”的壓力足夠大,即使島內出現80%以上的人都支援“臺獨”的局面,臺灣也不可能實現獨立。為了避免臺海局勢失控,不被“臺獨”勢力拖下水,捲入一場難以估計後果的戰爭,美國很可能“棄獨保臺”,在關鍵時刻,為了國家利益,不惜犧牲“臺獨”。

  因此在兩岸關係前景問題上,我們無須悲觀。民進黨當局大搞“去中國化”,中國也可以在國際上實行“去臺獨化”。

 
編輯: system    
  查看/發表評論
 
台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