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衛視5月1日消息 連戰的大陸行是受到了臺灣媒體以及大陸媒體的高度的注意,也可以說是在連戰在他的國民黨主席這個任內即將在今年的暑假將結束的時間里面一個非常的高潮。這一次的大陸行意義非凡,連戰當初踏上了南京這塊土地的時候就已經說到四個字,相見恨晚,在臺灣的媒體方面我們看到今天仍然在持續的報道連戰的大陸行,以及他會帶來什麼因的效應,以及達到五個共同的關于兩岸和平的未來、遠景的共識,臺灣媒體也繼續在猜測,會落實到一個什麼樣的程度,會有一些什麼樣的具體的措施。
除此以外在臺灣的媒體方面,基于宋楚瑜也來到大陸,目前我們從臺灣的媒體報道上面看到比較多是從綠營方面的一些看法都是比較極端的。
對此,鳳凰衛視時事評論員楊錦麟表示,這是可以理解的一個政治現象,李登輝極端的“臺獨”勢力,他們對連戰之行的轟動效應也是五味雜陳,第一點,民進黨政府對于連戰獲得成果,他們有抵觸的情緒,第二點就是極端的“臺獨”勢力對這次連戰之行他們有一定的焦慮和驚恐,這種過程中我覺得,在多元化的臺灣政治里面,連戰會遭遇到不同的評價,不同評價帶來兩個結果,增加內部朝野之間的內訌。
第二點就是以更多的臺灣主流民意。意識到如果繼續跟大陸的關係搞僵的話,臺灣社會的穩定就受到影響,有越來越多的臺灣民眾或者臺灣民意意識到李登輝為首的極端“臺獨”這樣的消極作為,對臺灣人民本身的切身利益是沒有意義的話,臺灣民眾會作出他們自己的選擇。所以臺灣現在的負面的表達我認為是可以理解的。
連戰這次和胡錦濤簽署了五點共識,這個共識,要在臺灣本身內部推行或者更多民意的認同,我覺得還是比較錯綜復雜的,兩岸的經濟交流同樣的,甚至整個過程會有很多錯綜復雜的變數,這個變數不僅是來自于海峽兩岸,不僅是國際社會。
對于有很多人認為綠營在臺灣島內或許可能要改走一個比較務實的路線,楊錦麟認為,這個要看幾個因素,第一個,是來自李登輝陣營的極端臺獨,還有一個因素來自美國和其他國際社會的壓力,美國目前對臺海局勢的基本判斷不希望他成為一個即時性的危機,美國基本上是不“獨”、不武,維持現狀的,美國官方和美國主要的執政當局對這一次連戰的登陸由默許、到肯定。中共這一次的務實調整對美國有某種程度的交集點。
另外一點就是中國大陸本身對臺政策的影響,沒有實事求是政策的調整,也不可能使得連戰這次登陸順利的成行,多種因素的考量之下,陳水扁也不能不面對這個。研究陳水扁這些年的政策變化,大勢所趨的過程中如果再出現一些波折,我認為也是可以理解的,這個波折不代表臺灣未來發展的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