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香港4月30日電 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和中國國民黨主席連戰29日在北京舉行歷史性會見並達成重要共識。香港各大報30日均以整版、多版的篇幅顯著報道國共兩黨最高領導人60年來的首次會面。輿論普遍認為,胡錦濤與連戰會談是國共兩黨面對現實、為開辟未來共同邁出的歷史性一步,為促進兩岸關係的和解、對話、和平和雙贏開啟了歷史性的契機。
香港《文匯報》的社評說,胡錦濤與連戰會談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國共兩黨基于對“九二共識”、反對“臺獨”的共同體認,基于謀求兩岸民眾福祉、維護臺海和平穩定、促進兩岸關係發展的歷史承擔和共同願望,拋棄歷史恩怨,在阻隔60年後能夠重新聚首,展開兩岸之間的黨際交流、對話,無疑開辟了尋求兩岸關係發展的新途徑,必將記載于兩岸關係的史冊。
社評說,和平與發展是新世紀的世界潮流。國共兩黨能夠把握兩岸關係和世界大勢的發展趨向,以積極的作為向世界表明兩岸的中國人有能力、有智慧解決彼此的矛盾和問題,共同爭取兩岸關係和平、穩定、發展的前景。這不僅符合兩岸同胞的共同利益,也符合亞太地區和世界人民的利益。
《大公報》在題為“歷史性握手掌握兩岸未來”的社評中說,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和中國國民黨主席連戰在北京人民大會堂的握手,是跨越60年時空的歷史性握手,它的重大意義不單單是用一個甲子的時間來衡量,更要用社會巨變之下國共兩黨共同要面對的時代性課題的重要性來衡量。此次胡錦濤與連戰會談達成的“共同體認”,是掌握未來、共同建構兩岸亮麗未來的唯一正確的選擇。《香港商報》的社評說,兩黨領袖的握手為臺海兩岸關係的發展帶來了春天的氣息,邁出了臺海兩岸交流合作新一步。有了這一步,兩岸的和平發展乃至整個中華民族的振興,也就有了一個新的開端。
《星島日報》的社評說,國共兩黨最高領袖打破半個多世紀的隔閡進行的歷史性握手,正在輕叩和平統一之門。國共兩黨達成的共識全是對臺灣經濟民生有利的,北京甚至宣布願意建立兩岸軍事互信機制,以及在臺灣加入世界衛生組織的問題上顯示彈性,向臺灣百姓和國際社會展示了和平統一的誠意。
《明報》的社評說,胡錦濤與連戰會談的重要意義在于,面對最近幾年兩岸緊張局勢持續的復雜局面,國共兩黨能夠放下歷史恩怨,以對民族、歷史負責的勇氣和魄力,通過兩黨最高領導人的直接對話,共同為尋求兩岸和平之路創造契機。臺灣當局應接過大陸伸出的和平橄欖枝,承認臺灣在野黨與大陸達成的各項共識有利于兩岸緊張局勢的緩和,並在此基礎上,為追求兩岸和平作出自己的努力,這才是真正體現政黨政治視野和為臺灣人民謀福祉的應有之舉。
《東方日報》、《太陽報》、《經濟日報》、《新報》、《成報》等也在顯著位置報道了胡錦濤與連戰的會談。此間輿論真誠希望,這個春天是兩岸和平的春天,是兩岸共同發展的春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