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首頁 | 專題首頁 | 本網報道 | 最新播報 | 分析評論 | 各方反應 | 圖片報道 | 深化交流合作 造福兩岸同胞 | 網友評論
  首頁-專題-時政-兩會第三次領導人會談-大陸資本赴臺投資
 
 
臺北股市大漲 彰顯陸資赴臺帶來的是“前景”
 
  來源: 台灣網      日期: 2009-05-04 16:30

 
 

  臺當局宣佈大陸資金可以來臺投資當天,臺灣股市就大漲了378點,有788家個股漲停,創下臺股單日漲停家數最高紀錄。臺灣《中華日報》在5月2日的社論裏指出,甲型H1N1流感疫情可能襲臺,投資者原本人心惶惶致使股市重挫兩天。但是,當局開放陸資來臺的消息傳出後,臺北股市立即亢奮起來,一開盤就大漲了349點,“一紅蓋二黑”,由此可見,陸資來臺乃大勢所趨,對提升投資者信心有莫大幫助。

  其實臺當局對陸資投入股市及對産業投資仍有許多限制。以投入股市為例,可允許資金總額度約200多億元(新台幣,下同),這個數字在臺股資金規模中佔的比例並不高,為何會造成如此驚人效果?

  文章認為,其所迸發出的利多、資金尚在其次,“人心”當居首位。“人心”何解?簡而言之,就是對兩岸和平的信心。首先反映這種心理的是外資,在甲型H1N1流感消息重挫臺股的那兩天,島內資本和散戶紛紛“落荒而逃”,外資卻反向操作,買進100余億元,這個現象事後證實:外資消息靈通,已獲知陸資確定開放來臺。島內資本和散戶晚一天才知道,“人心”雖然一樣,在後跟進則晚了一步。

  大陸資金來臺投資,等於兩岸同時開出一張“和平支票”。于北京,若念茲在茲于“動武”,豈會將錢送來當“炮灰”?于臺灣,馬英九所揭示的“不統、不獨、不武”,全力發展臺灣經濟,獲得了印證。投資者對兩岸和平有了信心,投資行為便會隨之出現。

  過去兩岸一直存在軍事武力的陰影,蔣毛時期如此,李扁時期也如此,對大陸語多挑釁,並以政治力助長“臺獨”氣焰。1996年出現臺海危機,外資紛紛撤出臺灣。因為,一個不能確定其為和平的地區,是投資的大忌。

  故而,臺灣股市一向被外資低估,原因是和平不確定,必須加總在風險評估之內。這個疑慮,傷害了臺灣企業,也阻礙了臺灣企業國際化的步履。一旦開放陸資來臺,立即可解除外資防備之心。這或言之過早,畢竟後續發展猶待觀察,但樂觀期待之情已盈滿股市。外資近日紛紛表態,認為近期內臺北股市的加權指數會超過6000點,到第三季,更可望達到8000點。

  臺灣當局處理兩岸事務時自縛手腳,畫鬼嚇自己,對臺灣更為不利。陸資來臺,錢在臺灣,由我們來管理其投資行為,得利者是臺灣,為甚麼要擔心?為甚麼要反對?

  大陸經濟改革開放,便是成功的例子。30年來,不但歡迎全球資金登陸投資,還訂出許多優惠辦法。大陸經濟得以蓬勃發展,外資從過去到未來都只有幫助,何來傷害?

  文章最後責問到,民進黨對馬英九兩岸政策無一不反對,例如批評簽訂經濟合作框架為“賣臺契約”,顯現整天高呼“民主、進步”的民進黨,其封閉狹隘的心態絲毫未變。“錢進大陸”反對,“錢來臺灣”也反對,民進黨莫非要把臺灣困死不成?

 
台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