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首頁 | 專題首頁 | 本網報道 | 最新播報 | 分析評論 | 各方反應 | 圖片報道 | 深化交流合作 造福兩岸同胞 | 網友評論
  首頁-專題-時政-兩會第三次領導人會談-大陸資本赴臺投資
 
 
陸資入臺有共識 兩岸努力共創共用經濟成果
 
  來源: 台灣網      日期: 2009-04-27 13:12

 
 

  香港中評社今天發表評論員文章指出,第三次“陳江會”成果豐碩,尤其是兩岸兩會就陸資赴臺事項達成了共識,這是兩岸經濟貿易合作關係將發生重大改變的重要共識,意義十分重大。

  文章説,第三次兩會領導人會談,江丙坤和陳雲林在會中達成《海峽兩岸金融合作協議》、《海峽兩岸共同打擊犯罪及司法互助協議》、《海峽兩岸空運補充協議》等3項協議。對此,兩岸均給予了高度的評價。而我們格外重視的,是陳雲林與江丙坤26日在南京舉行會談中,雙方就大陸資本赴臺投資事宜交換了意見,達成原則共識。根據該原則共識的全文,文章進行了解讀:

  原則共識的全文第一段是:“雙方一致認為,目前兩岸關係面臨難得的歷史機遇,為促進兩岸雙向直接投資創造了良好的環境,尤其是面對國際金融危機對兩岸經濟的影響和衝擊,雙方應秉持優勢互補、互利雙贏的原則,積極鼓勵並推動大陸企業赴臺考察、投資,以利於加強和深化兩岸産業合作,實現兩岸經貿關係正常化和制度化。”

  這一段的內涵很豐富,大致包括了四個方面:第一,時機。即兩岸關係改善帶來了陸資赴臺的可能性;第二,需求。即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使得大陸資金赴臺有急迫需要;第三,原則。是互補互利;第四,意義。促進正常化和制度化。從這四個方面可以得出一個結論,那就是陸資赴臺是符合兩岸經濟貿易的重要需求,而非政治意圖領先。

  原則共識的全文第二段是:“雙方希望兩岸業務主管部門以適當方式建立溝通機制,共同推動大陸企業赴臺投資。”

  這一句話很短,但是分量很重,包含有建議兩岸官方直接接觸、合作解決問題的意思。陸資赴臺不是一件簡單的事,需要兩岸官方機構方方面面的溝通與磋商。

  原則共識的全文第三段是:“海基會表示:臺灣方面誠摯地歡迎陸資來臺投資。將儘速發佈相關規定及配套措施,並循序漸進擴大開放投資領域,持續推動相關工作,協助解決投資所衍生之問題,以利陸資來臺投資。”

  這一段很直接明瞭,就是臺灣創造機會讓大陸資金順利赴臺的意思,是臺灣的正面表態。

  原則共識的全文第四段是:“海協會表示:大陸方面將積極支援大陸企業赴臺投資。鼓勵有條件的大陸企業赴臺考察,了解投資環境,尋找投資機會。根據頒布的有關規定,為大陸有實力的企業赴臺投資提供便利。”

  這一段也不複雜,是大陸的對應表態。

  至此,大陸資本赴臺投資終於露出了曙光。
  

 

  我們知道,大陸改革開放初期臺資就開始進入,至今有20多年的歷史了。資料顯示:臺商對大陸投資自上世紀80年代中後期初具規模,從實際投資來看,1989年已達1.5億美元;90年代以後,臺商掀起了對大陸的投資新熱潮,1996年投資34.7億美元,創臺商大陸投資的新高;2000年以來,隨著兩岸先後加入世貿組織,臺商對大陸的投資快速增長,2002年達39.7億美元,為歷史最高水準。2005年大陸批准臺商投資項目3907個,合同臺資金額103.6億美元,同比增長11.3%;實際利用臺資21.5億美元。截止2005年底,臺灣對大陸累計投資項目68095個,合同臺資金額896.6億美元,實際利用臺資金額417.6億美元,臺資在大陸累計吸收境外投資中所佔的比重為6.71%,排名第五。2008年1至9月,大陸批准臺商投資項目1692個,實際使用臺資金額14.6億美元。至今,臺商投資已遍及了大陸31個省市區。

  之所以不厭其煩地把這些數字抄錄下來,只想説明這麼幾個問題:一,臺資的大量投入,推動了大陸的經濟發展,增強了資金的動力,解決了大陸長期來的資金短缺之急。所以臺商、臺資也是大陸經濟發展的功臣。二,臺商在大陸投資,獲得了大陸的巨大市場,壯大了自己的實力,使得自己有能力走向更大的國際市場,所以是互利互惠的。三,通過臺商臺資在大陸的投資,臺灣獲得了更多的資金回報,如鉅額貿易逆差等,所以臺資是在雙向流動的。四,大陸20多年來無論經濟形勢如何變化,對臺資都是支援的、重視的,所以臺資才有可能不斷投入,越投越多。

  20多年之後的大陸,今天資金相當充裕了,於是對境外、國際的投資也大增。文章認為,本著大陸經濟發展的成果與世界共用的原則,大陸資金也應該更多投向臺灣,讓臺灣得到有效的資金補充,有效應對國際金融危機,這是刻不容緩的大事。大陸經濟發展的成果,更是應該讓兩岸人民共用。所以,大陸資金赴臺是兩岸經濟貿易關係進一步深化、正常化的重要指標。

  我們知道,因為政治原因,長期以來大陸資金無法入臺,所以現在臺灣採取開放政策,也會面臨很多問題,如:第一,不良的政治因素會不會繼續起干擾作用?第二,臺灣當局的畏難情緒會不會不斷發作?第三,大陸企業因對臺灣政治的陌生會不會産生擔心與恐懼情緒?第四,臺灣民意如何才能正確認識陸資入臺意義?第五,臺灣的法律法規如何才可以完善?第六,臺灣人才配套措施能否跟得上?第七,臺灣4年一次的選舉對陸資會不會産生不穩定的衝擊?第八,臺灣的政治獻金制度對陸資的危害有多大?這樣的問題還有很多很多,兩岸特別是臺灣當局需要全力以赴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文章最後説,然而,我們信心百倍地期待,為兩岸好,為臺灣好,陸資入臺一定要實現,一定能實現。無論如何,兩岸要敢於克服重重困難,努力做到共同創造經濟成果,共同享受經濟成果!

 
台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