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首頁 | 專題首頁 | 本網報道 | 最新播報 | 分析評論 | 各方反應 | 圖片報道 | 深化交流合作 造福兩岸同胞 | 網友評論
  首頁-專題-時政-兩會第三次領導人會談-分析評論
 
 
港媒:兩岸抱團取暖度寒冬 雙贏互利譜新篇
 
  來源: 台灣網      日期: 2009-04-28 16:50

 
 

  陳雲林與江丙坤握手。26日上午,海協會與臺灣海基會領導人第三次會談在南京紫金山莊會議中心紫金廳舉行。(台灣網 鐘寶華 攝)

  海協海基兩會26日在南京舉行第三次陳江會,標誌兩岸關係進入了機制性協商階段,海基會副董事長高孔廉認為本次“陳江會”是“合作雙贏之旅”。香港《文匯報》今日發表評論文章分析指出,事實上由於這次陳江會是在金融危機深度影響兩岸實體經濟的情勢下所舉行,因此意義更為明顯。雙方經濟上的突破性合作,並非一般的合作共贏,更有著兩岸抱團取暖共禦全球金融危機的新內涵。

  文章指出,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最新的《世界經濟展望》報告,今年臺灣地區經濟將負增長7.5%,大陸方面雖然經濟增長比預計的好,但是經濟下行的壓力也是很大。不過,大陸有大規模投資計劃的支撐,內需市場也發揮出初步效應。而臺灣地區缺乏縱深的內需市場,經濟發展完全靠外向型經濟拉動。隨著兩岸經貿關係的發展,臺灣對大陸的依賴是亞洲各經濟體中最高的。因此,兩岸已經成為難以分離的經濟利益共同體。其實何止臺灣地區,美、歐、日、韓、東盟等中國的貿易夥伴比任何時候都希望和中國合作,以期發揮國際社會的合力。兩岸同文同種,在金融危機的情勢下,深度合作、和衷共濟無疑是最明智的選擇。

  第三次陳江會的三個協議一個聲明,給兩岸深化經貿合作勾勒了清晰的路線圖。大陸游客赴臺、金融合作,有助激活臺灣旅遊市場和盤活兩岸信貸資源。除此外,大陸還將擴大對臺的採購,提振臺灣疲軟的內需市場。總之,兩岸經貿合作的目的就是要通過獨具特色的抱團取暖,確保兩岸尤其是臺灣相對平穩的發展趨勢,構建符合兩岸實際的經濟合作框架。

  文章認為,兩岸經貿合作的空間雖然空前展開,但是依然面臨著政治上的困擾。在這次陳江會上,外界最為關注的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並未觸及。島內一些政客阻礙兩岸深度的經濟合作,實際上是作繭自縛。不簽ECFA對臺來説,意味著失去了大陸經濟的關鍵引擎作用。所以,島內民進黨以“愛臺灣”的名義阻撓ECFA,實質上是對臺灣經濟的戕害。這時臺灣領導人應該表現出沉勇的決心,但現實是,臺灣領導人在此問題上還有猶疑,還被民進黨所綁架和掣肘,在兩岸關係的發展上還缺乏宏觀格局和思維。

  文章總結説,陳江會在島內已經發揮出良好的政治效應。這一次民進黨並未像第二次陳江會時那樣,發動萬人示威和製造流血衝突,而是對陳江會提出了自己的立場,不啻默認了陳江會的重要性。只要有利於臺灣,有民意支援,有助於兩岸雙贏,臺當局領導人在兩岸問題上其實可以更大膽一些,更堅決一些。

 
台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