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首頁 | 專題首頁 | 本網報道 | 最新播報 | 分析評論 | 各方反應 | 圖片報道 | 深化交流合作 造福兩岸同胞 | 網友評論
  首頁-專題-時政-兩會第三次領導人會談-分析評論
 
 
李家泉:第三次“陳江會”是前兩次的延伸和擴大
 
  來源: 台灣網      日期: 2009-04-28 10:27

 
 

  第三次“陳江會”已勝利結束,就兩岸定期航班、金融合作、共同打擊犯罪和司法合作達成三項協議,並就陸資入臺問題發表了一項共同聲明。香港中評社今天發表李家泉評論文章指出:這第三次“陳江會”是前兩次“陳江會”的繼續,也是前兩次會議所獲成果的延伸和擴大。

  文章説,第一次“陳江會”是2008年6月在北京召開的,就包機、大陸人士入臺觀光兩項議題達成共識;第二次“陳江會”于2008年11月在臺北召開,儘管發生過抗議事件,但還是達成了包括基本實現“三通”在內的六項協議。這第三次“陳江會”是在前兩次會議基礎上召開的,並達成了新的三項協議和一項聲明。在不到一年的時間內就能獲得這樣大和多的成果實在不容易,難怪臺灣海基會董事長江丙坤稱讚説,雖然受到的干擾不斷,但畢竟是“輕舟已過萬重山”;大陸海協會會長陳雲林更以詩讚揚説,這正是“福臨大地報佳音,花開果碩喜民生”。

  這一次新的“陳江會”的意義在哪?概括説來,一是兩岸“合作雙贏”關係進一步得到深化;二是兩岸經貿合作關係正逐漸實現正常化和制度化;三是它標誌著兩岸關係已經進入“和平發展的新時期”。

  鋻於臺灣內部和兩岸關係的現狀,筆者也不時聯想到島內的綠營特別是民進黨的一些情況。島內多數人已經不信任他們了,因而他們在選舉上也是一敗再敗,然而為什麼他們總是不知反思和總結經驗教訓?而且越來越不理性、越來越情緒化、越來越趨向於採取激烈行動呢?其中除了“深綠”和“基本教義派”本身的作用外,我也在懷疑背後支援他們的國際反華勢力,尤其是美國的一些反華勢力。就美國來説,馬英九上臺了,陳水扁下臺了,有高興也有不高興的。美國的對臺政策似已由重點“防獨”轉向重點“防統”了。這樣,民進黨和一些“深綠”人士對於美國一些反華勢力就又有更大的利用價值了。於是這些人又受到鼓舞,勁頭又上來了。其人數雖少,但能量不小,為害至大,不可掉以輕心。

  然而,筆者堅信,歷史的巨輪是絕對不可抗拒的,但願這些人不要搞得太過分、走得太遠了,否則一定會受到歷史的懲罰,屆時後悔就晚了。

 
台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