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首頁 | 專題首頁 | 本網報道 | 最新播報 | 分析評論 | 各方反應 | 圖片報道 | 深化交流合作 造福兩岸同胞 | 網友評論
  首頁-專題-時政-兩會第三次領導人會談-分析評論
 
 
王建民:兩岸簽訂金融合作協議助推兩岸雙贏
 
  來源: 台灣網      日期: 2009-04-27 11:11

 
 

  台灣網4月27日消息 備受矚目的兩岸兩會第三次會談昨天在南京舉行,海協會會長陳雲林與海基會董事長江丙坤簽署了包括《海峽兩岸金融合作協議》在內的三項協議。對此,著名臺灣問題專家、社科院臺灣研究所研究員王建民在接受本網記者採訪時説,這不僅意味著金融海嘯風雨之中,兩岸增強了抵禦金融風險的能力、同時也標誌著兩岸業者期盼多年的金融合作終於邁出了歷史性的一步。

  金融瓶頸阻礙兩岸經貿發展

  為什麼兩會把金融合作內容作為簽署協議中的三項協議之一?王建民説,首要的原因是兩岸金融業的交流與合作嚴重滯後於兩岸經貿的交流與和合作,阻礙了兩岸經貿發展。長期以來,兩岸經貿關係日益熱絡,貿易、投資規模都有長足發展,相對來説,金融業務交流卻裹足不前,給臺商的融資和資金週轉帶來很大困難,成為阻礙兩岸經貿的制約瓶頸,因此,加強兩岸金融合作就成為兩岸金融界、工商界迫切需要,兩岸業界的需要客觀上促成了兩岸加強金融合作,從而有效促進兩岸經貿關係的正常發展和進一步融合。

  金融危機成催化劑

  王建民指出,兩岸加快金融合作的另一個原因是金融危機使臺灣經濟面臨嚴峻挑戰,進一步要求兩岸加強經貿合作,攜手共度難關。據臺當局“行政院”主計處預測,2009年臺灣經濟增長將為負2.97%,臺灣為擺脫經濟困境,需要擴大、深化兩岸經貿合作。此外,在大陸的臺資企業以中小企業為主,抵抗風險能力不高,金融危機對大陸臺資企業的衝擊很大,這也成為兩岸加強金融合作的一個契機。

  大陸關心和扶持臺商發展

  王建民教授説,大陸對臺灣的政策很明確,凡是有利於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事都應該大力推動,有利於兩岸關係發展事情我們都會去做,兩岸簽署金融合作協議也是為解決臺商融資困難提供條件,為提高臺商競爭力服務,表明瞭大陸對臺資企業的關心和扶持,讓更多的臺商感受到大陸的善意和誠意。

  2008年12月第四屆兩岸經貿文化論壇舉辦期間,中臺辦主任王毅受權宣佈了十項惠臺措施,其中一項就是中國工商銀行、中國銀行和國家開發銀行將在今後2至3年內為臺資企業提供總計1300億元人民幣的融資貸款。面對兩岸經貿關係的日益密切,臺商日益增長的融資需要,大陸在推動經濟發展的同時,更多地考慮了臺資企業的利益和要求,以及島內業界發展的需求,從這個角度考慮,金融議題成為此次兩會商談的的最重要議題之一。

  金融合作還需積極落實

  王建民表示,此次兩會簽訂的金融合作協議,包括銀行、證券、保險等領域,涉及相當專業的問題,彼此進入對方市場的條件、資格等實質性條件,都需要後續具體協商落實。因此這次只簽訂架構協議,“等於是搭一個橋”,對臺灣金融業來説,就像是取得進入中國大陸市場的“門票”。同時,臺當局考慮到島內“臺獨”勢力的干擾和阻礙,兩岸要解決多年以來兩岸在金融合作的不足,還是需要時間的。

  金融合作助推兩岸雙贏

  王建民説,此前島內保守勢力對兩岸兩會的第三次領導人會談大肆反對,造成不必要干擾,他們批評此次兩會協商是“賣臺”,損害臺灣利益,但事實上是島內“臺獨”勢力擔心兩岸經貿合作越密切,金融合作發展,對“臺獨”不利,其實,從這些協議中,民進黨反對兩岸增進了解和經濟合作,是逆行於世界經濟發展的趨勢潮流,也違反臺灣的主流民意。

  王建民指出,事實上,通過此次會談協議的簽訂,臺灣贏得的實惠更多,兩岸的企業及金融機構將建立更加密切的合作關係,從而帶動兩岸經濟發展,兩岸民生的進步。同時大陸企業具有技術優勢,規模優勢及良好的發展前景,通過兩岸的金融合作,將把大陸的人才和經驗優勢引入臺灣,更好地為臺資企業和臺灣居民提供服務。這也是海基會董事長江丙坤行前將此次會談定義為“合作雙贏之旅”的原因。(李傑)

 
台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