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首頁 | 專題首頁 | 本網報道 | 最新播報 | 分析評論 | 各方反應 | 圖片報道 | 深化交流合作 造福兩岸同胞 | 網友評論
  首頁-專題-時政-兩會第三次領導人會談-兩岸金融合作
 
 
“綠燈”亮後 兩岸金融合作將邁向新紀元
 
  來源: 台灣網      日期: 2009-04-27 12:28

 
 

  經過多年漫長的等待,島內金融業終於盼到了些許曙光。第三次“陳江會”昨天在南京舉行,雙方順利就金融合作、定期航班、打擊犯罪與司法互助等議題簽署三項協議,並針對陸資來臺發表共同聲明;其中備受矚目的“兩岸金融合作協議”將為下一階段洽簽銀行、證券、保險等金融監理備忘錄(MOU)鋪路,誠如臺“金管會主委”陳衝所言“綠燈亮了”,兩岸金融往來正常化之後,將使得兩岸金融合作邁向新紀元。

  臺灣《中國時報》今天的社論指出,早在2002年,彰銀、一銀、華銀等島內7家銀行就到大陸設置辦事處,但7年後這些辦事處仍原地踏步。這些年來臺灣銀行獲利能力節節下滑,在亞洲各國敬陪末座,最關鍵的原因就是重要客戶到大陸去了,臺灣金融業卻無法到大陸提供服務並且開拓市場。過去錯誤的鎖臺政策使得島內銀行失去龐大商機,也流失許多優秀金融人才。 

  經過這麼多年的坐困愁城,島內金融業者無不企盼第三次“陳江會”真正帶來生機。此次兩會簽署“兩岸金融合作協議”,主要就未來雙方的金融合作內容包括互設機構、貨幣管理、業務交流等事項達成原則性協議。這項協議是為將來雙方簽署銀行、證券、保險MOU做準備。因此,兩岸簽署金融合作協議,臺灣金融業者只是取得入場券,並不代表馬上可以入場,未來還有許多努力空間。 

  社論説,國際上金融監理MOU主要就雙方資訊交換、人員互訪、業務檢查與合作事項等提供一般性原則規範,未來兩岸真正角力的重點在於兩岸金融市場準入、經營業務範圍的實質談判過程。

  這次“陳江會”對陸資來臺的議題,雙方亦發表共同聲明,基於優勢互補、互利雙贏的原則,推動大陸企業來臺投資。未來“行政院”將採正面表列方式分階段開放陸資來臺投資製造業、服務業與“愛臺十二項建設”;因為在全球化潮流下,開放陸資來臺投資亦是擋不住的趨勢。

  島內股市在這次“陳江會”之前,金融股早已先漲了一波,反映出投資人高度的期待。然而,股價漲跌是一時的,投資人真正應關切的是,兩會談判對兩岸金融交流帶來多少實質幫助?對金融業進軍大陸市場帶來哪些利多?此外,金融風暴擴散速度非常快,隨著兩岸金融越來越密切,監理機關是否也做好了必要的防火牆? 

  社論説,第三次“陳江會”後,雙方未來將進入實質談判階段,臺當局必須在開放島內市場之際,同時要為臺灣金融業者爭取到進軍大陸市場最有利的條件。臺灣金融業若能儘快開辦人民幣業務,也可適時提供大陸臺商必要的資金。

  兩岸金融市場在隔絕多年之後,透過第三次“陳江會”終於可以朝向正常化發展,這是值得高興的事。期盼此次兩岸金融合作協議的簽署,為兩岸金融發展開啟新頁。

 
台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