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首頁 | 專題首頁 | 本網報道 | 最新播報 | 分析評論 | 各方反應 | 圖片報道 | 深化交流合作 造福兩岸同胞 | 網友評論
  首頁-專題-時政-兩會第三次領導人會談-本網報道
 
 
“陳江會談”述評:一回生 二回熟 三回就是好朋友
 
  來源: 台灣網      日期: 2009-04-27 12:46

 
 

 

  陳雲林與江丙坤握手。4月26日上午9時,海峽兩岸關係協會會長陳雲林與海峽交流基金會董事長江丙坤第三次會談在南京紫金山莊正式舉行。(台灣網 鐘寶華 攝)

 

  台灣網4月27日南京消息 俗話説的好,一回生,二回熟,第三回見面就是好朋友,這種友人間的相惜與默契,在剛剛落幕于南京的第三次“陳江會談”上,得以充分展現。而細品起來,不到一年時間,由陳江二人牽緣而起的三次陳江會談所促成的豐碩成果,也正讓兩岸更廣泛的民眾由陌路不識成為好友摯交。

  兩岸兩會的因緣,溯源而上,要感念“汪辜”二老,正是他們用智慧奠基了兩岸化敵為友的基礎,進而有了雖經近10年停滯卻從未徹底中斷的兩會協商機制。現在後來人提起汪道涵與辜振甫,也常常以“兩位老友”念之。

  海峽兩岸的中國人自古是講究承傳的。自去年6月份首度“陳江會談”接續“汪辜”遺志以來,陳江二人及其所領導的兩岸兩會,不僅重啟並接續了兩會商談機制,更繼承了“汪辜”二老從友善出發,循默契前行的精神。

  我們看到,三次會談以來,以陳雲林和江丙坤為表率的兩會同仁已經成為好朋友。當見面機會不多,陪同夫君參加會談的“陳夫人”和“江夫人”都已經有了默契,紅藍配、手挽手出入會場時,相信經歷多次握手擁抱、對坐而談、簽署協議並舉杯相慶的難忘場景,陳雲林與江丙坤等兩會同仁,一定更是磨合了彼此間默契,增進了相互間的友情,同時也累積著兩岸間的共識,才有不斷為兩岸民眾促成豐碩成果,釋放層層利多。

  而“陳江會談”領域的擴大,也促兩岸業界更多專業人士成為好朋友。從赴臺旅遊到包機直航,再到此次南京會談的金融合作與陸資赴臺,這些協商領域的不斷擴增,不僅凝聚著兩會同仁孜孜以求的辛勞,也展現著兩岸相關領域專家業者的聰穎智慧,你來我往間,這些人士正不斷學習著彼此優長,考量著兩岸雙贏。所謂“棋逢對手”,以學術和專業的視角診脈兩岸交流,他們因“陳江會談”生發出的友情,定會穩上加固。

  作為記者,在這裡要特別插句話,兩岸傳媒界也因跑“陳江會談”而成為朋友。“你也來啦”,甚至“怎麼又是你”這種半開玩笑的話,已成為兩岸媒體朋友間的問候語,而攝影記者彼此切磋些技巧和心得,文字記者間聊聊各自的視角與感觸,也成常有之事。坊間有期待將兩岸新聞交流列入“陳江會談”議題,其實本人想説,“陳江會談”本身,就已經在促進著兩岸新聞交流從這一領域的最底層——新聞從業人員開始。

  胡錦濤總書記寄望為兩岸民眾謀福祉,國民黨主席吳伯雄曾在南京寫下“人民最大”,可見,對於兩岸人民福祉,兩岸高層有共識。而“陳江會談”所行之事,歸根結底也正是從人民福祉出發,並最終還益於民,讓兩岸人民成為好朋友。

  截至目前,兩會已簽訂九項協議,涉及旅遊、海空運、郵政、金融、司法等領域,協議中展現的種種利多,正是要讓兩岸遊客、學生、郵遞員、船員、律師、空姐、侍弄果樹的、打魚的、賣菜的、蒸包子的、賣豆漿的等等這些兩岸最廣大的普通民眾,都能一回生、二回熟、三回以後成朋友。

  因為消除了誤解和猜疑,才好攜手向雙贏,兩岸關係才有望真正實現10年前“汪辜”二老上海會面時的寄望:“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

  臺灣星雲大師有言:“慈悲沒有敵人,智慧不起煩惱”。我們堅信,心懷慈悲之心,智慧勾連兩岸的“陳江”二人,定會帶領兩岸兩會向更前方邁進,為兩岸和平發展之路盡瘁鋪陳。(記者  鐘寶華)

 
台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