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幸福有尊嚴的生活:“兩會”出題,群眾打分

時間:2010-03-05 09:54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幸福”與“尊嚴”這兩個詞,從臘月廿九到正月十四,短短半個月,被溫總理兩次提及。

  2月12日,春節團拜會上,溫總理一句“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讓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嚴”,溫暖人心無數,引發海內外熱議如潮。“這句話讓我非常感動”,“‘更有尊嚴’的提法,特別觸動我心”……人們急切地交流體會,表達喜悅。

  2月27日,接受新華網訪談時,溫總理與網民互動,再度談到就業、住房、教育等事關“幸福”的話題,並從自由與權利等三方面,詮釋“更有尊嚴”。言之所及,無不“感人肺腑、沁人心脾”。一時間,事關“更有尊嚴”的討論,盈滿耳邊眼際。

  兩會“預熱期”,總理兩度談“幸福與尊嚴”,使不少媒體推測——在“如何讓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嚴”上,本屆兩會將做出著重安排和部署。

  一直追求,正在前行

  在新世紀又一個十年的開端,編制“十二五”規劃的關鍵之年,“更加幸福,更有尊嚴”的提法,是對民意民聲的精準表達,也體現了政府的自信。回顧中國共産黨的歷史,有關“幸福與尊嚴”的各種提法,在一脈相承中不斷遞進。

  延安時期,民歌《東方紅》裏便唱到“為人民謀幸福”。新中國成立後,“為人民服務”成為全黨標桿。改革開放後,“三個有利於”要求“有利於提高人民的生活水準”,並“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而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強調要“代表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近年來,提出“科學發展觀”,首要是“以人為本”。新近,“更加幸福、更有尊嚴”的説法,是“以人為本”的重要內涵。

  歷30餘年改革開放,在謀求民眾“幸福與尊嚴”方面,中國進步巨大,但大量頑疾仍有待破解。如收入分配製度、住房、醫療、就業、教育公平、司法公正等事關民眾“幸福與尊嚴”的話題,仍是民議焦點,近年的兩會上備受關注。

  進入2010年,涉及民眾幸福與尊嚴的官方表述密集出現。2月3日,胡主席在談到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時,把“加快調整國民收入分配結構”放在了首位。溫總理、李克強副總理也先後提及要“通過合理的收入分配製度”,“讓全體人民共用改革發展的成果”。

  兩會“出題”,群眾“打分”

  作為群眾利益的代言者、人民權利的體現者,全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肩負為民眾謀求幸福與尊嚴的責任。如果説兩會是個考場,代表委員們是考生,那麼考題從未變過,那就是“如何讓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嚴”。監考者和評分人是廣大人民群眾。

  心懷群眾的幸福與尊嚴者,群眾認之。去年兩會,全國政協委員賈平凹“關心民工第二代”,網友點評:“勝在有人文關懷。”全國政協委員濮存昕提交的“收養孤兒、打擊拐賣兒童”等提案也廣受好評。今年,全國人大代表、河南省工商聯副主席王剛,把目光投向農民工子女的教育問題。他説,當前農民工子女義務教育缺失嚴重,令人擔憂。全國政協委員馮世良則關注到農民工坐不起高鐵的現象。他認為,不能讓高鐵成為“貴族專列”。此外,還有代表委員將視野轉向“蟻族”……

  反映群眾的心聲和願望者,群眾信之。日前,來自基層的人大代表盧克松説:“農民關心的就是我所關注的,我有責任反映農民的心聲和願望。”來自山西、81歲的全國人大代表申紀蘭説:“我會把老百姓的心聲如實地帶到會上,也會把會議精神和成果帶回到百姓中去。”她是全國唯一的第一屆至十一屆全國人大代表。正是因為她能替群眾説話,幫群眾辦事,她才贏得群眾幾十年的支援。

  代表委員是在認真履行職責,還是濫竽充數敷衍了事,群眾心中有桿秤。每到兩會,億萬網民會時刻關注,並對代表委員的議案提案評卷打分,是否及格,是否優秀,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

  需要全國人民“一起來打拼”

  學有所教、勞有所得、住有所居、病有所醫、老有所養等民生話題,涉及千家萬戶切身利益。建設“更加幸福、更有尊嚴”的生活,根在民生。不久前,一項有關年度字詞的網路徵集活動顯示,“民生”位列國內詞語第一位,而就業是民生的基石。在高校畢業生、民工找工作高峰出現時,溫總理與網民互動,深情地説:“就業不僅關係一個人生計,而且關係一個人的尊嚴。”並表示,政府要採取措施,切實解決就業問題。

  “幸福”和“尊嚴”,也包括精神層面。如參與政府重大決策,監督政府行為,批評政府和官員等。除民生問題,“幸福”和“尊嚴”還建立在平等、公正、公開、民主、法制等基礎之上。建設“更加幸福、更有尊嚴”生活,重在民主。“最重要的是民主,只有民主才不會出現人亡政息。”溫總理強調,要達到反腐目標,最根本的是兩條,首先是公開透明,“要讓任何一項行政性支出都進入預算,而且公開讓群眾知道,接受群眾監督”;其次就是民主監督。

  幸福與尊嚴話題是民意熱點。綜觀本次兩會“十大熱點”與“五大問題”以及人民網“2010我有問題問總理”、新華網“我向總理報民生”等欄目的調查,不難發現,網民圍繞討論的話題,如住房、醫療、反腐、民主法治等,無不與民眾的幸福與尊嚴有關。

  “過幸福有尊嚴的生活”,是政府的執政目標,更是全體群眾的願望與追求。去年10月7日,胡主席在頤和園考察北京旅遊時説:“我們都希望國家富強、人民富裕,讓我們一起繼續來打拼!”同樣,“更加幸福、更有尊嚴”生活的實現,除了各級領導重視,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盡職盡責,也需要全國人民“一起來打拼”。(陳振凱)

編輯:楊雲濤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