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民期待根治“分配不均”頑疾

時間:2010-03-05 09:55   來源:經濟參考報

  “收入分配”無疑是今年兩會關注的熱點話題。在3日開幕的全國政協十一屆三次會議上,全國政協主席賈慶林在工作報告中提出,高度重視收入差距過大引發的影響社會穩定的因素。在此之前,中央高層頻繁表態,強調國民收入分配結構調整的重要性。

  從網路上的回應來看,兩會對於“收入差距”表現出的高度關注深得民心。網易網友“溪靈”稱,兩會注重國民收入分配有利於社會穩定。讚賞之餘,網民更期待中央有“打硬仗”的決心與勇氣,根治“分配不均”的頑疾。

  體制沉疴導致收入差距懸殊

  有網民稱,國民收入分配的不合理已經成為構建和諧社會的一大“攔路虎”。

  為何會出現收入差距過大?

  和訊網博主朱大鳴指出:“在改革的過程中,掌控的存量資源不同,導致競爭的起點和能力也不同,機會和投資能力也不同,開始還差距不大,但一點點的積累之後,差距越來越大了。收入差距過大,根子還是在經濟結構不合理和體制改革跟不上經濟發展的節奏上,也有的是歷史沉澱下來的不合理的體製造成的。”

  網友“劉義忠0708”在人民網強國社區發帖分析道,在改革發展中,我們忽視了勞動收入分配問題,打破了原有的收入分配製度卻忽視了新的制度的建立和健全,以致帶來許多混亂,帶來收入分配的不公平和懸殊。

  中央、地方協同改善收入分配

  搜狐博主劉濤認為,改善大多數人的收入,須從中央和地方兩個層面協同入手。

  他指出,一方面,中央政府應積極推動收入分配向居民傾斜的制度變遷。國民收入分配包括初次分配和二次分配兩個渠道,以往人們關注較多的是如何對後者進行改進,包括加大轉移支付、構建社會保障安全網等等。這些誠然重要,但若是初次分配就不合理,二次分配的公正性也就無從談起。

  另一方面,地方政府應將本地區最低工資水準增幅與經濟增長掛鉤,同時積極維護勞動者合法權益。在我國,居民初次分配收入主要由勞動者報酬、營業盈餘總額和財産凈收入構成,其中勞動者報酬佔80%以上。地方經濟發展對官員晉陞形成了正向激勵,各地官員為追求GDP增速和招商引資規模展開了激烈的“錦標賽”,這不僅直接催生地方保護主義、重復建設等諸多問題,更使夾在勞動者和企業之間的地方政府容易失去客觀中立性,忽視勞動者合法權益,完全倒向企業一方。這也要求中央政府在考察地方官員績效時,應將居民收入增長、群眾滿意度等指標納入進來。

  網易博主“nin.meng”強調,“調整國民收入分配結構”是一項複雜的、系統的、長期的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勞永逸。改革進入深水區,中央要有打硬仗的決心與勇氣,逐步根治“國民收入分配不均甚重”這一頑疾。記者 張小潔/整理

編輯:楊雲濤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