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與民生:“後危機”時代的中國話題

時間:2010-03-05 09:43   來源:新華網

  新華網北京3月4日電(記者全曉書 王駿勇 尕瑪多吉)2010年的全國兩會前夕,中國學界已經開始討論“後危機”時代的到來,而陸續匯聚北京的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們則認為經濟轉型和民生問題不僅會是今年兩會的“熱詞”,也將成為影響未來中國經濟社會走向的關鍵因素。

  全國人大代表、東南大學校長易紅指出,今年兩會,大家會更關注“後危機”時代中國的經濟走勢,轉變發展方式、調整經濟結構將是熱點話題。

  他説,今年對民生問題的關注將加更加集中。“比如,房價問題,現在受到高度關注,這方面政府是有所作為的,採取了很多措施抑制房價上漲,我們期待政府能夠出臺更多更紮實的政策措施,進一步保障和化解百姓住房問題。而收入分配不合理、貧富差距懸殊的現象也迫切需要緩解。”

  全國人大代表、江蘇省海安縣縣長單曉鳴認為,在經歷了金融危機之後,今年兩會關注的焦點應在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和民生話題兩大方面。“拿海安縣來説,我們正在依靠科技創新、生態創建、人才強縣等重點措施,加快推進發展方式的轉變。而對於基層來講,如何加快推進城鄉一體化,統籌城鄉發展,保障農民權益也是我們關心的課題。”單曉鳴説。

  全國政協委員、內蒙古基督教協會會長范承祖則指出,內蒙古農村城鎮化建設迅速發展,不少農民成為“市民”,但他們在失去土地後存在就業難的問題,應該設法逐步解決這一難題。

  此前,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員易憲容指出,在中共十七大報告中,民生經濟已被擺在整個經濟發展之首位,即民生是中國經濟發展的宗旨。但是,這個宗旨卻被一場金融危機完全沖淡了。中國經濟的發展方向又轉向了對GDP的追求。

  隨著中國經濟從金融危機中企穩復蘇,中國政府正試圖做出調整。“保證經濟增長,提高經濟增長品質和效益,改善民生、保持社會和諧穩定,將是今年兩會提出的經濟工作目標,而民生問題則是重中之重。只有民生問題解決好了,才能保證中國經濟增長方式轉變,保證整個社會和諧,保證絕大多數居民的生活過得一天比一天好。這才是整個社會經濟發展之根本。”易憲容説。

  數天前,溫家寶總理在與網民線上交流時,也就網民關心的住房保障、財富分配等民生問題給出了解答,而這樣的線上交流普遍被輿論看作是捕捉兩會信號的風向標。

編輯:楊雲濤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