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聽不旁觀 人代會旁聽市民成民意新橋梁

時間:2010-02-24 14:20   來源:新華網

  新華網上海2月1日電(記者 仇逸)1月31日,上海市十三屆人大三次會議現場處理代表書面意見,同時接納處理旁聽市民帶來的社情民意。

  記者了解到,今年上海人大將已經實施約20年的市民旁聽大會制度進行改革,34名人代會旁聽市民的身份和手機號碼經本人同意向社會公開。連日來,在旁聽會議的同時,這些旁聽市民接到了成千上萬的來電和手機資訊,成為人大會議了解民情、聯繫群眾的有益補充。

  “我要把政府的精神帶給市民,也要將市民的呼聲帶到大會上。”曾在汶川地震後捐出自己養老房為災區建學校的“最牛退休女教師”沈翠英告訴記者:“我見證了人大會議的透明度,也見證了我們的代表、我們的政府為了上海經濟發展、人民生活幸福不懈努力著。”連日來,她接聽了150多個電話,認真整理了其中7類集中反映的社會問題,在人大專門為旁聽市民召開的專題會上進行了提交。

  莊菊娣是上海第四織帶廠的一名普通退休女工:“我特別感動的一句話是‘越是經濟形勢嚴峻,越要高度關注改善民生’,這種無障礙的溝通,使我真正感覺這是我們人民自己的大會。”她此次也帶來了“住房保障應著重解決年輕人結婚住房”等社會呼聲。

  “手機公開後,沒想到有那麼多電話,那麼多人會找到我反映問題,這種被人信託的成就感、幸福感不亞於當奧運會冠軍。”上海市射擊射箭運動中心主任助理、奧運冠軍陶璐娜説。

  除了動拆遷、教育、醫保等一些個體或共性的情況反映外,旁聽市民也接到了大量市民為上海更好發展獻計獻策的電話和資訊。“老百姓關心大會,關心上海的未來。”中科院上海光機所的研究員説。為了更好地解決世博會的交通問題,有市民特意研究了上下班交通與世博會遊覽之間的客流車流關係,繪製了交通圖要求他轉達。

  按照事先規定,人代會期間,34名市民旁聽大會的全體會議、代表團會議和代表分組會議,並在旁聽結束後對市人大、“一府兩院”及大會組織等方面工作提出意見和建議,會上不進行發言。“令我沒有想到的是,旁聽松江代表團會議時,主持人讓我在會前做了10分鐘的發言,有關同志還將我收集到的群眾意見一一記錄下來並表示會分頭落實,令我感動和鼓舞。”來自松江區小昆山鎮的張玉峰説。手機和身份公開,給旁聽市民帶來了光榮、責任、壓力,據悉,上海34名旁聽市民大多來自基層,有企事業單位職工、公務員、軍人、街道幹部、科技人員、教師、學生和離退休老同志等,年齡最大的76歲,最小的22歲,在會議期間,他們中不少人24小時開機接聽來電,甚至半夜3點傾聽市民反映。

  上海市人大常委會主任劉雲耕強調,人大工作越是主動公開,就越能接受人民群眾的監督,鞭策和推動工作。 據了解,上海市人大將積極探索在市民及人大代表參與人大工作的身份公開方面形成制度規範。除上海市人代會外,市民旁聽市人大常委會會議、參加常委會組織的立法聽證會和涉及民生的專項監督及專題調研,人大代表參與群眾關注的社會熱點問題調查等,都要向社會公開姓名、身份和聯繫方式。
 

編輯:楊雲濤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