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房”成最關注民生話題 政策懸念兩會揭曉

時間:2010-02-23 15:44   來源:新華網

  政策決定市場走向,這在中國已是不變之定理,所以,儘管距兩會召開尚有一段時日,但高房價的現實問題使得今年兩會早早就受到業界內外強烈關注。

  網民:熱切盼望房地産回歸民生

  “掙錢的速度趕不上房價上漲的速度”,高房價所引發的社會矛盾在今年顯得尤為突出。

  本月20日,新華網面向全國開通了“我向總理報民生”兩會建議徵集,短短兩天時間,就收到了全國各地網友的數千條建議。截止本月22日晚22時,網友發出的問題和訴求已超過4300條,其中住房訴求以超過400條高居各民生話題之首。與此同時,新華網發起的“2010兩會,您最關注哪些民生話題?”投票實時調查結果也顯示,在住房、物價、收入、就業、環保等10大選項中,住房問題以3899票全面超越其他話題,成為網民最為關注的民生話題。

  一位來自遼寧的網友稱,“房價漲得實在太離譜了,工薪階層實在買不起房子,希望總理關心民生!把房價降下來!”另一位來自湖北的網友則説出了大多數網友的心聲,“住房問題最終還是要靠政府來解決。”對於如何解決高房價問題,不少網友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言,有網友表示,建議恢復單位集資建房制度,取消商品房預售制度,並希望國家早日對除首套房之外的商品房開徵物業稅,同時嚴厲打擊炒房族。對於目前全國正在實施的保障房制度,不少網友也表示出了期待,並希望力度能夠加大。

  房企:對兩會充滿焦急等待

  相比網友,房企迎接兩會的心情其實更為複雜也更為焦慮。

  據了解,由於去年年底調控政策頻出,已使不少房企接受了“2010年是調整年”的現實。不過,在房價會不會向下的問題上,不少房企仍保持著一定程度的樂觀,有開發商表示,中國房地産市場剛需強勁是由“人多、有錢人多”的國情支撐起來的,因此“隨便怎麼調整,房價也不可能降多少”。對保障房能否對商品房市場形成打壓的問題,一眾開發商更是表示“不太可能”。

  不過話雖如此,但眾多開發商仍然沒有否認“兩會定調將決定市場走向”的説法,而這,顯然也正是房企焦急“期待”兩會的原因。

  懸念:保障房制度今年能否全新啟幕?

  事實上,作為今年兩會的民生話題,最值得各方關注的其實並非房價調控政策,而是保障房政策。

  據了解,早在1978年鄧小平提出住房改革思路時,鄧小平就曾明確表示:“不但新房子可以出售,老房子也可以出售;等將來房租提高了,對低工資的職工要給予補貼,這些政策要聯繫起來考慮。”鄧的話在之後多次被專家學者們解讀為:要建立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具有保障性的住房供給新體制。

  1994年7月,國務院用《關於深化城鎮住房制度改革的決定》( 國發〔1994〕43號文件)為上述解讀提供了事實依據,該《決定》明確提出:要建立以中低收入家庭為對象、具有社會保障性質的經濟適用住房供應體系和以高收入家庭為對象的商品房供應體系;同時,首次提出加強經濟適用住房的開發建設,加快解決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問題。

  但遺憾的是,隨著我國商品房市場的發力,保障房市場卻並沒有及時跟上,最終造成了保障房供應嚴重不足,房價日益高漲的局面。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自2007年開始,政府也開始對住房政策的偏離有所察覺,保障房話題開始被反覆提起。據悉,2007年8月,國務院發佈了《關於解決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難的若干意見》(簡稱24號文),文件指出:要加快建立健全以廉租住房制度為重點、多渠道解決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難的政策體系。而後,溫家寶總理也在不同場合多次提到“經濟適用房是面向中産階級”這一觀點。

  而去年年末,發改委更是首次公開表態,將在2010年拿出全國土地出讓金凈收益的10%建保障性住房。而後,溫家寶總理在接受新華社專訪時也反覆強調今年“要加大保障性住房的建設力度”,此後,全國各地紛紛出臺保障房供應計劃,北京市政府更是將2010年住宅供地的一半用於建設保障性住房。

  種種事實,不免令業界發出關於“商品房市場與保障房市場並存”的格局猜想,有學者表示,也許今年將會成為中國保障房制度全新啟幕的一年,而即將召開的兩會,將成為決定幕布是否拉開的關鍵。

編輯:楊雲濤

相關新聞

圖片